“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库接二连三,波光粼粼,遍布的池塘、蒲苇、游鱼,如诗如画。在沼泽地,芦苇随风轻摆,其间蛙鸣和着鸟语,好一派水乡风光。”这是一位大同市民两年前去浑源县神溪湿地游玩后写下的“博文”,湿地的水乡风光令他们全家陶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湿地的作用不仅仅在它于外在的美丽,多样化的湿地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来说极其重要。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是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的过滤器,从而能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改善水质。它还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从而减少温室效应,调节气候……因此它的众多有益的功能为它赢得了“地球之肾”的美名。因为气候温润,生态环境优良,它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还有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鸟类乐园”的美称。
湿地与海洋、森林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为人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将森林比作“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就好比是“地球之肾”。由肾对人体的作用,可以想到湿地对地球的功能。然而,由于污染、过度开垦、放牧、乱占等等原因导致湿地在慢慢地消退。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开始引起人们重视。大同作为一个干旱和严重缺水的城市,湿地对于它来说更为珍贵,保护好大同的湿地,对于大同的发展意义非同一般。
然而,如此美丽而重要的湿地却因为一直以来监管和保护上的缺失,正在遭受污染和萎缩。浑源县林业局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浑源县神溪湿地包含海村湿地,大约有几万亩之大。一直以来因为没有专门人员管理,湿地不仅因干旱而逐渐萎缩,而且位于湿地核心区的神溪村和海村的村民也经常把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倾倒到湖水里,而村民到湿地水域洗衣服更是家常便饭。湿地区域被开垦为稻田的面积也不小。这些都对神溪湿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p#副标题#e#
浑源县林政管理站乔站长对记者说,神溪湿地目前基本没有专人管理,一些人还在湿地圈地养鱼,因为没有整体规划,养殖比较混乱。
浑源县林业局黄总工程师说,作为自然保护区的的湿地,是不容许有人工养鱼场存在的。浑源神溪湿地的问题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不在一朝一夕。因为耕地和村落的侵占,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还始终没有定论。
黄总工程师说,去年,他们以设立“浑源县神溪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由向省有关部门送达了申请报告,随后省里及国家相关部门来神溪湿地进行考察论证发现,湿地被侵占严重,需要尽快恢复。人口达两三千人的神溪村和海村因为位于湿地的核心区域,因此必须整体搬迁,而被侵占为耕地的湿地也必须恢复湿地原貌。只有这样申请才能获批。
比起神溪湿地,位于广灵县城东南、总面积11234公顷的“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幸运多了,这个大同市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早在2007年就成了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且由专门成立的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管理。由于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都得到了很好的繁衍生息。据初步统计,该区有陆生野生动物22目52科17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大鸨、金钱豹,并且黑鹳是我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种群。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猛禽类等1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苍鹭等有6种。据统计,该湿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4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在湿地有广泛的分布。
记者调查获悉,今年初,大同县林业部门已向省有关部门递交了设立“大同县峰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大同县土林湿地公园”的申请报告。“大同县峰峪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区域为桑干河流域峰峪桥到固定桥段,面积约6万多亩。“大同县土林湿地公园”计划以土林为基础,建成生态湿地公园,面积约四五千亩。大同县林业局一位温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积极调查、整理相关资料,推进审批申报工作。
我们为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得到良好的保护而庆幸,更为因疏于管理而遭到破坏的湿地而扼腕,但可喜的是,湿地的监管和保护已经开始引起重视,一位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说,一直以来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缺失,大同的湿地保护和监管比较滞后,被侵占和污染时有发生,这应当引起全市人民的重视。而保护湿地是全市人民共同的义务,只有大家共同保护,“大同之肾”才会越来越“健康”。
据山西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针对生物多样性衰减的严重威胁,为恢复和保护好壶流河湿地生态系统做了大量工作,收效显著。
一个城市的建设,不仅后天建设尤为重要,还要有天然,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二者相互融合,才构成了一幅气息独特,浑然天成的城建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