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您的位置: 0352房网 > 全国楼市 > 太原城中村改造展现独特景观 实现美丽“蜕变”

太原城中村改造展现独特景观 实现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11-08-23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狄海霞

  据介绍,通常所说的“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这些村庄虽被纳入城区,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保留着农村模式。

  “隐匿”在喧嚣城市中的村庄,向来是外来务工者青睐的住处。近年来,急速涌至的城市化浪潮将这些村落裹挟其间,逐渐形成“城中村”这一独特景观。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离不开“城中村”的改造。

  太原市现有 “城中村”154个,共有村民77634户、总人口约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5.6万人,有宅基地的市民约10万人,土地面积约为286.2平方公里。

  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2011年要对25个以上的“城中村”完成整村拆除改造。这些“城中村”包括:迎泽区的赵北峰村、郝庄等,杏花岭区的剪子湾、耙儿沟等,小店区的杨家堡、许东等,万柏林区的前北屯、下元等,尖草坪区的大东流、新村等,晋源区的董茹、义井等,经济区的城西、下庄、化章堡等,龙城新区的庄儿上等。“十二五”期间,全市154个“城中村”都将分步完成改造。

  "城中村"的改造是越早越好。绕,是绕不过去的。为何非改不可?既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市“城改办”综合处王爱民处长说:"城中村"的现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改造,否则难以实现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

  “为何要改?”曾有专家概括:“城中村”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结,城市必须为它当初的“迂回”埋单。

  那么,咱太原“城中村”的现状是啥样,为何要改造,准备怎么改?改造能给村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什么?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个纳入2011年整村拆除范围的 “城中村”,以及市“城改办”相关负责人,以期全景扫描“城中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人们展示由村到城的美丽“蜕变”。

  羁绊城市发展的步伐

  小土锅炉不停地冒出黑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重的烟火味,灰渣荡起的尘灰遍地都是。一到冬天,这样的场景都会出现在“城中村”。这种现象,只是“城中村”众多弊端之一。

  从地域上讲,“城中村”就在城市之中,但它与周围社区明显不同。这里,巷道狭窄、商贩密集、人群熙攘,各种乱象不一而足。“过去村子里脏乱不堪,臭气熏天。我这带头人觉得可丢人了!”万柏林区小井峪街道闫家沟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康海金谈起过去,有无限的感慨。这种感受,似乎每一位住在“城中村”里的人都曾有过。

  我们走访多个“城中村”发现,狭窄的巷子里,夏季污水横流,入冬结冰。一座座伸手就可以摸着对方窗户的 “握手楼”里,居住着大量外来人员……长期以来,各“城中村”普遍存在人口密度过高、市政设施不足、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比如,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不但楼挤房密、高低参差不齐,更缺乏规划、空间布局混乱,“一线天”、“贴面楼” 的现象十分常见。

  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的排水排污不畅、垃圾随意堆放,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文体医卫设施和商业服务点也严重不足,亟待全面改造。此外,“城中村”的水、电管线杂乱无章,大多数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给城市安全“埋下”不小的隐患。有人这样戏言:“一场大火,这里就是火化场。一次地震,这里就是坟场。”

  整村拆除 安置优先

  说起“城中村”改造,不少人都会问:该怎么改?我市改造的方向和模式是什么?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现在,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有了初步规划,具体的《实施意见》已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改造提供政策依据。”王爱民紧接着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城中村"都要实行整村拆除、安置优先。”

  为何要整村拆除?据介绍,太原市其实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城中村”改造,那个时候,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大多数村都采取了自筹资金、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模式,通过滚动开发边建边拆。#p#副标题#e#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自筹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改造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些村打着“城中村”改造的旗号,不拆除旧村,反而联合开发商、建筑商搞违法开发,建设小产权房,造成只建新不拆旧,空地开发后剩下的旧村更加难以拆除。“西安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与我市大致相同,而其之所以改造成效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实行了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房。对于整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予办理后续建设手续。”王爱民非常肯定地说:“咱太原的"城中村"改造将充分借鉴西安经验。只有整村拆除、安置优先,才能打破过去只建不拆,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的恶性循环,确保改造规范有序,确保群众按期回迁。”

  各村改造皆有特色

  目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进展如何?王爱民说:“我市改造"城中村",不是实行政策和方式的"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做到各村改造皆有特色。”

  首先是各村的改造规划有特色,比如,迎泽区郝庄村改制成立了太原东城工贸集团公司,计划用一年时间将旧村13.4万平方米建筑全部拆除,依托太原服装城商圈优势,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商业品质,打造城中村改造亮点。尖草坪区新村计划采取招商引资、整村拆迁、片区改造的模式,与知名大企业签订改造框架协议,打造城市北部的“星河湾”。

  其次是具体做法有特色,例如,杏花岭区耙儿沟村采取安置先行、村民变股东的做法,拆除旧村的同时,在府东街东延段南侧,距离旧村不到800米的地方,建设了数栋住宅楼,让居民解除了回迁安置的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改造如期完成,我市定期对各“城中村”的旧村拆除、拆迁方案制定、拆迁协议签订,以及集体经济改制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截至目前,纳入今年拆除改造范围的35个“城中村”,都已基本完成拆迁摸底,已拆除旧村建筑总面积为104.08万平方米。其中,有29个改造村提出了拆迁安置补偿标准,24个村完成宅基地摸底丈量,18个村制定了拆迁方案,8个村完成了“村”改“居”和集体经济改制。“这就是咱村的回迁安置房。”在府东街东延段南侧,距离耙儿沟旧村不到800米的地方,数栋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耙儿沟村负责人说:“今年4月份,村里开工建设了5栋6层楼的安置房,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现在,最高的已经盖到了5层,最低的也到3层了。这些楼采用剪力墙框架结构,抗震等安全系数很高。”

  考虑到村民的承受能力,新建的安置房有从70平方米到140平方米之间不等的多种户型。按照目前的进度,2011年年底,该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可以住进崭新的小区里。

  打造现代化文明社区

  这些 “城中村”最终将改造成啥样呢?“通过改造,要把"城中村"打造成建设形态、人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社区,成为城市的亮点,实现城市发展与村民利益双赢。”具体来说,我市的“城中村”改造要实现“五个转变”,即:村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社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城中村”转为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

  王爱民充满期待地说:“现在很难描绘出"大变"后是个什么样子,但在不远的将来,改造后的"城中村"必定会旧貌换新颜: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土房将夷为平地,一幢幢宽敞明亮的住宅楼能与中高档商品楼媲美,一处处脏乱差的农贸集市会销声匿迹,一座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商业城广场将代之而起。”

  通过改造,不但能极大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而且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等起到推动作用。到时候,城市管理的“难点”将变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城市形象必定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已有“村民”乐享改造成果

  曾经的闫家沟村,现在的闫家沟社区,是太原市目前唯一完成整村拆除的 “城中村”。在这里,大家伙都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

  在这个新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的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城中村”改造绝不是一趟轻松欢快的旅行,最终所带来的变化也绝不止这些。现在,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已经驶入“快车道”,为各村“破茧化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个“城中村”陆续完成改造,由“土”变靓,村民的幸福生活正一步步走来,城市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美好蓝图绘就,改造全面铺开,“城中村”即将迎来它“最后的时刻”。到目前为止,有的“城中村”已初见改造成效,那里的村民已享受到了改造成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热门楼盘
  • 楼盘
  • 区域
  • 均价
Copyright © 2010-2019 0352fang.com. Powered by 0352房网 大同市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52-7915556   业务合作:0352-7915557   客服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   晋ICP备1300764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