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您的位置: 0352房网 > 全国楼市 > 楼市库存两年多持续上涨 刚需的去库存作用被夸大

楼市库存两年多持续上涨 刚需的去库存作用被夸大

发布时间:2014-09-16  来源:0352房网  编辑:CICI
摘要: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8月份全国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数据。其中,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0万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若按照2014年前8月的销售速度,去化周期为10个月左右。
 
  这一数据看似平淡无奇,但对比历史数据不难发现,自2012年4月以来,上述指标已经连续29个月保持上涨。其中,与低点时相比,最近两年多来,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幅达到86.4%。
 
  分析人士指出,库存数据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多年来,全国房地产投资土地出让面积、房屋竣工面积保持高速增长,使得市场的新增供应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市场消化库存的速度慢于供应增加的速度。2014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转冷,投资热情有所减退。但在多年来的投资惯性作用下,库存持续增长。
 
  按照正常的逻辑,在一个城市中,库存规模维持在8-12个月的去化周期,属于正常水平。但在销售低迷的当下,很多热点城市的去化周期远高于上述警戒线。
 
  根据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的监测,截至8月底,全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693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22.6%。库存再攀新高,依然面临“压力山大”的窘境。35个城市新房去化周期为17.5个月。
 
  数据背后的真相
 
  库存数据的增加,昭示市场供需关系反转的态势。但在统计数据的背后,真实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据悉,在对库存的统计中,并未将保障房纳入其中。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专家指出,不少城市的保障房建设规模较大,但由于未能较好对接需求,导致难以消化。该专家表示,若将一些地区两限房、经适房等带有商品房性质的房屋计算在内,楼市的库存数据还会增加。
 
  与此同时,游离在政策法规之外的“小产权房”,规模庞大难以估算,而且并不在官方的统计口径中。若将这部分房屋计算在内,则市场的真实库存更为庞大。
 
  在江苏、浙江等省份公布的2013年度建筑业数据中,住宅竣工面积庞大,几乎相当于同期全国住宅竣工量的一半。这也说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库存,或许远超于外界预期。
 
  指望不上的刚需
 
  “整体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已经确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过去两三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彻底逆转。多地出现的“空城”、“鬼城”表明,“去库存”将成为很多地方的难题。
 
  今年5-6月,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赴中西部多个省份调研并座谈,其在座谈中曾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做出“供大于求”的定性。7月11日,陈政高召开了其上任后的第一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出“千方百计消化库存”的要求。
 
  但经过快速扩张的“黄金时代”,对于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去库存并非易事。张大伟指出,主要城市新房市场的巅峰期已过,大部分已进入平稳期,增长空间有限。其中,部分二三线城市增长过快,需求已被透支。
 
  张大伟指出,一线城市供不应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由于房价基数较高,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市场购买力,因此去化速度不快;而在二三线城市以及不少四线城市,供大于求的形势明显,不仅成交量难以回升,房价也停滞不前。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9月前14天,全国54个主要城市合计住宅签约83349套,环比8月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二线城市的利好政策被消化后,成交量不涨反降。传统的“金九”成色明显不足。
 
  张大伟表示,虽然楼市及信贷政策均有松动趋势,但显然力度和速度均受到控制。渐进式的放松对市场心理的恢复效果也是有限的,市场复苏所持续的时间也依赖后继信贷的支持。他强调,除非出现信贷政策的实质性放松,或类似“四万亿”的投资政策出台,否则房地产市场难以真正复苏。
 
  专家认为,尽管从长远来看,城镇化将释放一部分需求,但就当前城市资源分配不均、产业支撑不足、城镇化配套改革措施未出的现状而言,刚需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大的,短期内难以大规模释放。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热门楼盘
  • 楼盘
  • 区域
  • 均价
Copyright © 2010-2019 0352fang.com. Powered by 0352房网 大同市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52-7915556   业务合作:0352-7915557   客服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   晋ICP备1300764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