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您的位置: 0352房网 > 城建规划 >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4年修改批前公示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4年修改批前公示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0352房网  编辑:阿紫
摘要:大同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修改》批前公示。大同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修改》,现已完成规划草案,拟于近期履行法定报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大同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修改》草案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
  
    2015年3月10日至4月8日(共30天)
  
    (有效反馈意见时间为公示期间)
  
    二、公示方式和地点
  
    1.网络公示:大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址为http://www.sxdt.gov.cn/Index.html)
  
    2.报纸公示
  
    三、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公众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提出书面意见,书面意见须明确标明为“总规修改公示意见”(应在信封上、电子邮件主题栏、传真件标题处予以注明),并提供联系方式。
  
    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传    真:0352-2539055
  
    电子邮箱:dtcxghjzgb@163.com
  
    通信地址:大同市城区云中路13号市
  
    规划局总工办
  
    邮    编:037006
  
    咨询电话:0352-2539055
  
    联 系 人:孟工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修订)》批前公示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自2006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依据。由于近年城市建设提速,同煤集团和南郊区“两区改造”(采煤沉陷区和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工业园区建设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城市扩张的步伐,人口总量和用地增速均已超出2006版总规的预计。与此同时,国家发展要求和区域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转型发展成为第一要务;2014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为大同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有效指引未来城市建设,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2006版总规亟待修订。
  
    一、总规修改的必要性
  
    1. 为落实国家新时期规划指导思想和战略要求。2010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转型发展成为第一要务,大同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晋北城镇群规划(2011-2020年)》、《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委2007.11)等区域规划和相关重大规划的编制与出台,要求大同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
   
    2. 在新的区域格局中确立大同的中心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5年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紧邻京津、外通蒙俄的大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是大同借由丝绸之路、协同京津,实现双向开放,在东部、中部、西部交界地带确立大同区域中心地位的重要时机。
  
    3. 统筹城乡发展与构筑现代都市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我市做出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等目标。需要总规进一步完善城乡空间格局,优化中心城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协调发展,为大同未来城市建设提供空间保障、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二、总规修改的思路与重点
  
    1. 修改思路
  
    生态优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乡协调:协调好中心城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资源节约: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乡建设标准。
  
    公平和谐: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实现区域公平和城乡公平。
  
    2. 修改重点
  
    侧重于五个方面:加强区域联系,优化发展目标;增加空间管制,构建城乡生态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合理调整城市规模和扩大规划区范围;科学配置资源,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完善综合交通布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3. 相关说明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以及《关于规范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此次总规修改并非全面调整现版总规涉及的所有内容,而是在评估和论证的基础上,对不适应今后发展需要的部分强制性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修正,规划期限保持到2020年不变。
  
    综合交通、文教卫体和仓储物流等具体功能的用地布局调整将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完成之后,结合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与调整进行深化落实。
  
    三、总规修改的主要内容
  
    1.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14-2020年。
  
    2. 规划层次和规划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工作层次。
  
    市域:即大同市行政辖区,包括四区七县,即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左云县、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总面积1411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四个行政辖区及大同县全县域范围,总面积370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含城区、矿区及南郊区马军营乡、水泊寺乡、新旺乡、西韩岭乡、平旺乡、口泉乡和大同县的周士庄镇、倍加造镇、党留庄乡,总面积899.96平方公里。
  
    3. 城市规模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3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8%,城镇人口251.6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1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
  
    4.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首都圈西向合作区域中心,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城市。
  
    大同市要重点培育、完善和提升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山西省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首都圈西向合作区文化创新与文化旅游中心、晋北地区商务商贸中心等城市职能,支撑中心城市综合发展。
  
    5.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完善提升全国性综合能源管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东中西交汇区综合服务等中心功能,加快培育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内陆开放引领的新型城镇化示范、文化城市创新繁荣发展示范、“国家公园”生态发展模式示范等创新功能。把大同建设成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保障中心、首都圈西向合作示范区。
  
    6.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主三副,一轴一带多通道”。
  
    “一主”即大同市中心城区,其是带动大同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承担着大同区域中心城市职能。
  
    “三副”指左云县城云兴镇、阳高县城龙泉镇、浑源县城永安镇三个带动片区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城市。
  
    “一轴”,即区域中轴,其东西向横跨左云县、都市区、阳高县和天镇县,依托由快速路、国道、铁路等陆路交通干线组成的复合交通通道,串联中心城市、龙泉镇、玉泉镇、罗文皂镇等重点城镇,是山西省南北向发展主轴在市域的延伸,承担市域产业转移以及培育本土企业成长的重要职能,是支撑大同市产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空间。
  
    “一带”,即生态绿带,其南北向纵贯左云县、中心城区、浑源县、广灵县和灵丘县,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大同市绿色崛起的战略空间。
  
    “多通道”是依托大同市域综合交通通道,对市域其他方向上城镇规划发展重点的有益补充。
  
    7. 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
  
    (1)城乡统筹目标
  
    建成为立足晋北、跨越三省、对接首都的综合性区域中心,中国西部地区能源中心、中蒙俄经贸与能源贸易门户枢纽,国家级煤炭转型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山西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中心,首都外围生态屏障、生态旅游名城、北方绿色产品重要供应地和集散中心。成为推进大同市新型城镇化和转型发展的核心空间。2020年,规划区内城镇人口达到210万人。
  
    (2)三区一县统筹发展
  
    功能协调。中心城区要着重培育区域中心、门户枢纽、产业增长极、文化高地和生态示范等综合功能,不断提升面向大同市和周边市县的综合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区域专业化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各区、县生产生活的本地公共服务功能。
  
    产业协调。中心城区和南郊区要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增强城市竞争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市农业和生活服务业,扩大就业岗位容量。新荣区围绕现代化矿区、石墨基地、煤电化基地和新材料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同县要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外溢产业,发展规模化制造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和生态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蔬菜生产,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
  
    重大基础设施协调。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发展单元市政设施协调发展,构建全面、高效、可靠、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强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等区域重大市政设施一体化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加强云冈镇、高山镇等乡镇的采空塌陷区地质灾害防治。严格限制煤矿开采范围,严禁越界开采。已形成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区采取排水、填土等措施进行防治,已破坏土地进行复垦与生态修复,受灾害威胁的居民点实施搬迁隔离。
  
    生态环境协调。为保证大同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区内要以城乡之间的山林、水体、基本农田、人工防护林为主骨架,城镇内部的绿地系统为次骨架,沿城区对外放射的交通走廊和河道的绿化带为连接体,共同构成生态防护网。作为生态防护网组成部分的良好空间,必须严格加以保护,严禁毁坏侵占,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
  
    8.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1)发展方向
  
    大同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在规划期内重点向东、向西南。
   
    (2)空间结构
  
    大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两河三城,带形延展”型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河:御河文化生态带、十里河城市活力带。
  
    三城:即老城、御东、口泉三个城市综合片区。每个综合片区构成完整的产城组团,在承担区域功能分工基础上,实现各自内部职住平衡。
  
    带形延展:强化“东西轴向”带形发展,建立与城市本底条件相适应的空间秩序。
  
    9. 生态环境保护与四线管制
  
    (1)市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严格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市水源地;全市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治山治水,广种草地,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大同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降水条件,大同市的植被以草地和乔灌木结合为主;认真实施荒山造林绿化,防风固沙。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目标40万公顷,每年造林面积30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推进退矿还林工程,重点搞好废弃矿山、矿区及生活区绿化,至2020年废弃矿山地面绿化率达到85%以上,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
  
    (2)市域空间管制
  
    按照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大同市域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三大类型,制订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
  
    (3)规划区四区划定
  
    在规划区范围内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4)中心城四线管制
  
    城市绿线指中心城范围内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位置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蓝线指中心城范围内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主要地表水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城市紫线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历史建筑及其风貌协调区。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布局和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中心城“四线”范围内用地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管理。
  
    10.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
  
    高速铁路:大西、大张高铁从中心城区南部穿过,在开源街南侧设置高铁站。在大西、大张高铁线南侧规划较宽的绿化隔离带,为远景期间大同-保定、大同-呼和浩特快速铁路预留接入条件。
  
    普速铁路:大西高铁开通后北同蒲铁路将减少开往太原方向的客运列车,大同站、韩家岭站可提供至朔州的城际客运服务。提升韩家岭站的货运功能,服务于太原方向的铁路货运。京包铁路上新增周士庄站,服务于京津冀方向的铁路货运。
  
    (2)公路
  
    在现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布局,到2020年全面完成干线公路网建设,同时完善县乡公路网,提高县乡公路技术等级和抗灾能力。
  
    骨架干线公路:由高速公路构成,包括大运高速、大呼高速、得大高速、天大高速、京大高速、浑广高速和荣乌高速。预留左云至朔州应县的高速公路通道,远景构建大同都市区外围的高速公路环线。
  
    一般干线公路:规划“四横两纵”国道干线公路以及13条省道干线公路,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网密度,加强干线公路网络化组织。国道主要有G512、G109、G336、G108等,省道主要有S201、S203、S204、S205等。结构性国省干线公路提升至二级以上。
  
    县乡公路:逐步提升县乡公路建设标准,争取规划期末各乡镇主要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实现村村通公路。
  
    (3)机场
  
    做好大同机场与高铁客运站、大型公路客运站、城区快速道路、高速公路的一体化衔接,提高机场至中心城区、高铁客运站、大型公路客运站的道路安全便捷程度及公交服务水平。加强大同机场周边用地控制,为远景机场扩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预留用地。
  
    (4)城市道路系统。
  
    建成以快速路为骨干、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各级路网,提高道路网络化程度。
  
    公示图纸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热门楼盘
  • 楼盘
  • 区域
  • 均价
Copyright © 2010-2019 0352fang.com. Powered by 0352房网 大同市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52-7915556   业务合作:0352-7915557   客服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   晋ICP备1300764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