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大同人的福利来了!位于府文庙西侧的大同古城民俗馆广受市民好评。日前,该馆正在加紧布展整修,预计7月底可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免费开放,届时,人们游览古城,又多了一个可以感受老大同市井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市民参观民俗馆
据大同城区古城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由大同城区区委、区政府筹办的大同古城民俗馆,初衷是唤醒悠远的文化记忆,激发无限城市自信。截至开馆前,已收到社会各界热心大同市民和收藏家提供的藏品6大类150余件。按照大家的想法,这些带有深厚历史记忆的藏品要分门别类展示,且类似绢人、剪纸、结艺等非遗项目,也想在馆内实景演示。
大同知名民俗文化专家赵佃玺担任馆长称:这条巷子又名南豆芽菜巷,附近区域已开多家茶馆、客栈、文化机构等,形成浓郁的古城文化氛围。大同古城民俗馆清净宽敞的院落内,四个黄铜铸造的雕塑分别展现着老大同人打酱油、爆玉米花、剃头、梳头的场景,格外生动。上房门头的牌匾是“源远流长”,屋内有倒流壶、皮囊壶、白底描花瓶、马蹄壶等众多老大同人使用的实物,并以叠纸等手工艺展现着老大同的街景;西房的门头牌匾为“大同人家”,真实复原了老大同人家的生活场景,有八仙桌、四扇屏、大炕、油布、锅台、风箱等,让人如同置身老大同人家的温馨居家场景,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备感亲切;东房的门头牌匾是“蕴藏千古”,陈列着近代大同人用过的火炉、电影机、收音机、留声机、录音机、打字机、老自行车、老电话、老乐器和老钱币、旧烟标等,以及老字号留下的扎皮机、酒瓶、鞋帽、包装等许多老物件,默默讲述着过去的大同故事;南房门头的牌匾是“文化传承”,是以抗战为主题的展览区,许多有关抗战的老照片、老电影等在这里展示,并有许多老大同的书籍。
馆内陈列的众多老大同人生活物件,大多是赵佃玺先生的个人收藏,也有部分展品来自我市民间收藏家。”该馆的成立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大同历史、大同文化和大同民俗的窗口,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的大同市民及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