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工程
目标:加快建设幸福大同
路径: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在全省排名第8和第9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小康实现程度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因此,我们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拓宽城市就业渠道,完成新增就业岗位目标,扶持创业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建设市级综合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创业人员找到致富项目。
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农民收入翻番的抓手,集中打造畜牧、蔬菜、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加大以工补农、深化农村改革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实现新农合、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生态建设工程
目标:加快建设绿色大同
路径: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强化污染减排综合性措施,提升环境质量。以电厂脱硝和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减小PM2.5贡献值,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加大御河、甘河、十里河、口泉河等流域整治,建设流域生态走廊。加强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全市58户省定重点节能企业特别是14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测监控。加快实施2013年省定重点节能项目。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督查调度,抓好高耗能落后设备的按期拆除。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墙周边景观工程等大型公共绿地,广泛开展公共游园、小区和单位庭院等绿化。建成景观适宜、布局合理、绿量达标、富有特色的绿地系统。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力争实现省级园林县城“零突破”。
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国土绿化水平。认真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省造林绿化六大工程,搞好乡村绿化、通道绿化,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造林绿化格局。今年完成造林31.4万亩,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城乡清洁工程
目标:加快建设美丽大同
路径:我市要以城市治“五乱”、农村治“四堆”为重点,扎实推行城市环卫管理精细化、农村环卫保洁常态化、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环境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城乡全覆盖。鼓励县区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垃圾乱倒、广告乱贴、工地乱象和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城中村为重点,全面治理城市环境,实现市容市貌提档升级。今年要创建一批环卫保洁示范街和容貌示范街。
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选择一批重点村,以柴堆、煤堆、粪堆、料堆清理为主要内容,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统一配备环卫设施与清扫保洁工具,统一调配使用垃圾清运车辆,统一选聘环卫监管人员,统一考核各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清洁,实现村容整洁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垃圾处理场建设,完成“县县有”任务。
平安创建工程
目标:加快建设平安大同
路径:没有安全稳定便没有一切。我市将继续严格落实安全稳定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形成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的工作格局。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深入开展百日安全专项整治。特别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私挖滥采,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坚决打击违法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天眼工程城区全覆盖。对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实现全天候和全方位管理。加强城乡社会防控网、街面巡逻防控网、重点场所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技术视频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等六张网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
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三级平台”、“四级网络”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完善组织框架、运行管理、信息支撑、组织保障四大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造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上一篇:御东新区私搭乱建回潮 执法人员依法依规拆除
下一篇:大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预期项目投资额超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