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目前的北京土地僵局的情况下,完成棚户区改造的可能性极小。这也会造成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建设的停滞。数据显示:从住宅土地来看,一线城市下滑幅度更加明显,北京今年1-5月住宅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了84%,上海则同比下滑了44%。现在基本重演了05、06、08年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
中国发展,需要考虑的是最底层的农工,而不是只考虑中产和白领的福利问题。更不该只考虑公务员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的保障房问题。然而我们的政策一直在走偏。靠强征与低价征用农民土地与原有国有划拨的工业用地、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地等等实现的经适房建设,只是满足特殊群体的福利。而这些群体恰恰是收入与福利最好,甚至是权力寻租能力最强的群体。
保障房建设依靠配建制,受土地出让的制约,今年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这样的话,上述职工集资建房恐成今年上市的保障房主力。那么他们是与一般百姓,或者说最需要基本住房需求的群体是没有关系的。那么地方政府在保障房问责制与财政压力下,大量推出立项的棚户区等等旧改项目与利用国有划拨土地建设经适房的项目也就在情理之中。但是,此类保障房大建对市场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该买的人群依然被压制,而根本的市场格局也没有任何改变。
压制下的需求,靠限购被短暂延缓,这是未来市场的最差结局。毕竟,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在内的租赁形式的保障房不可能与国人的居住习惯相等。而限购也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市场,依旧是最主要解决住房分配的最好机制。
上一篇:朱大鸣:中国买房阻全球经济复苏伪逻辑
下一篇:陈劲松:中国发展近30年创造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