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万套保障房计划提出以来,进度问题、质量问题、分配问题层出不穷,中央提出“硬任务”和“生命线”,欲以强大的行政力量来保证该计划的顺利推进,但以行政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其效果如何不难预料。要解决中国住房问题,一定要找准病、把准脉,对于中国这种特殊环境的国家来说,市场是相对公平且有效的解决住房问题的途径。一个秩序井然,能涨能跌的住房市场,才能给人们带来公平。只要将货币信贷政策持续保持在中性水平,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周期运行规律,就会使房价在长期内不会偏离人们的购买力。如果人为阻断市场本身应有的波动,频繁给投机者签发“看跌期权”,那么就会造成房价长期脱离基本面。市场因不断干预而失灵之后,又寄望于行政之手来加以调节,最终很可能在市场和保障两边都落下长久的麻烦。
事实上,今天住房问题如此尖锐的根源,不在于总的供给有什么问题,症结在于分配不均以及不当货币信贷政策使住房变成金融产品,对正常的供求关系造成了扭曲。大量的住房,被开发商囤积、被炒房者囤积、被权力者占有,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住房掌握在并不需要住房的人手中。当年中国股市处于4000点左右、泡沫警报拉响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股市上涨是因为股票供应不足,故而应该加大供应来平抑股价,孰不知,加大发行的结果是股价从4000点直冲上6000点。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与此十分相似,当一个商品获得金融属性,并陷入投机狂潮之后,在某个时间段内会形成趋势运动,其价格无法再用正常的供求关系来解释。也就是说,今天房价之所以畸高、人民之所以住房难,与供给无关。
上一篇:李长安:土地收益日渐显现中央财政窘境
下一篇:任志强:如何让沸腾的楼市回归自然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