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签内部协议”成开发商出路
近日,有业内人士预测分析,开发商在被限售后使出的招数可能会跟买家限购使用的招数雷同,可能会与买家签内部协议,等到预售证有了之后再签约。这就好比,目前一个豪宅客,已经没有购房资格了,然后先跟开发商签一份内部合同,等到以后有购房名额再网签一样。
或是有的开发商不敢开售,就用另一种方式,加大诚意金的数额,延长储客时间,并且分类别,如10万、20万、50万等,由于看出买家诚意度,做出不同程度的优惠,留住客户。
业内资深专家韩世同表示,目前细则还没有出,怎样一个限制预售还不清楚,但应该不会对所有楼盘统一标准,这样的话,开发商可以报高数量,比如要推出30套,政府只批准20套,那么开发商可以报要推出60套的数量。
观点PK
豪宅限售有无必要?
支持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谈锦钊:目前控制房价有其必要性
我觉得主管部门限豪宅,其用意是在保持或降低全市均价,在目前敏感期间得出令人满意的调控成绩单。房价已经成为一个风向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已经不是普通的商品价格的市场问题,甚至可以上升到政治角度看问题。目前控制房价有其必要性,尤其是会带领房价明显上升的豪宅价格,如果不采取行政手段,于管理方十分不利,于社会倾向也有不良导向。因此,对目前的做法不必过于介怀,可以有限度的容忍。另外,从稳定市场来讲,多讲保障性住房、价格适中、偏低的刚需房可能更好些。可以缓和社会强烈的不满情绪,也会产生良性的社会舆论引导。
反对派
左右地产顾问机构行政总裁周帆:限售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限售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干预太大,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此外,政策不能从根本上去控抑房价,豪宅之所以贵,除了品牌效应外,更多的取决于地价、原材料等刚性成本。政府把地价卖得很高,却不让开发商卖高价,这显然是错误的。第三,限售打击消费信心,不利于拉动消费增长。政府应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可以对价格体系进行干预,但不要过多限制消费。
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行政干预过度不利行业发展限售与限制捂盘可能相悖,为控制开发商捂盘惜售造成供不应求从而抬价,各地都有政府禁止开发商捂盘,但这次有官方主导的“捂盘”让人感觉与前期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如果真的想控制房价,应该考虑从调节地价、各种税费等环节考虑。
此前调控的手段都集中在整个行业的末端,即政策都落在开发商和消费者身上。然而楼价成本构成最多的是来自于地价,还有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税费成本等等,若真想房价下降,其他环节费用不降不行。特别是地价,政府是否敢于、勇于将地价调低将是问题的关键。行政干预过度不利行业发展。目前我们已经有太多的行政干预手段,干预的范围太广,干预的内容太多:限购、限外、限贷、限售、限捂……竞争不充分,从长远角度看,将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
中立派
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限售或是暂时性政策有助于市场更冷静
限售政策主要是针对之前蓄客时间长、成交又非常火爆的高端产品。由于高端住宅单价和总价都高,开发商往往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储客期,然后一开盘就造成异常火的现象,集中成交、集中网签,影响整个市场的成交数据。今年下半年后,特别是第三第四季度,很多豪宅都集中在此时开盘,这会影响整个广州的市场数据。所以,对豪宅限售或仅是一段时期的,过了这段集中放量的时期、集中网签的时期,冷静下来,政府也不会过多的干预。其实开发商慢慢拿预售证、分批销售,对一些豪宅客来说,买房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不用着急购买,可慢慢挑选。
上一篇:张宏伟:杭州“土地新政”的五点思考
下一篇:任志强:商品房是盖给富人的保障房是给穷人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