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凉下,几位老人正在棋盘前悠闲对弈。院内花草葱茏,青砖墁地,白瓷挂墙,正房三间南房三间的围合院落显得格外清洁爽净。
一座在大同市郊区常见的农家大院里,步入正房,便进入了另一番天地,屋内整齐的五排书架,各类图书琳琅满目,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文学类、医药类、法制类、科技类等各种图书,记者到来时,正有几位村民前来借书、还书。
靳德宏是这个位于南郊区水泊寺乡东王庄村的文化大院的主人,这座大院也是他的家。他对记者说:“这里共有2500多册图书,除一部分是自筹资金自己购买的以外,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同市文化新闻广电出版局、大同市图书馆牵线搭桥,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省新华书店捐赠的。”
从2008年3月起,他将自家这个240余平方米的院落设置成了一个公益性的文化大院,将正房作为图书阅览室,南房设置成电影资料室,院内搭设凉棚,摆放桌椅及各种棋类,供人们读书之余下棋消遣。他还特意准备了30副老花镜,为村里的老人们读书、下棋提供便利。
据靳德宏的妻子孙文琳介绍,每天前来这个文化大院看书、借书的不仅有本村人,还有周围几个村的村民,以及附近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打工者,包括附近的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的职工也经常前来借书。
这座文化大院是纯公益性的,借书看书全部免费。现在,图书室的事务全部由孙文琳打理,而靳德宏主要负责送电影下乡的放映工作。
从1989年开始,作为大同市“三下乡”宣传队的放映员,靳德宏就开始了走村串乡送电影进村的工作,备受农民欢迎。在这座文化大院的南房,摆放着35毫米胶片放映机和16毫米胶片放映机各1台,以及旧电影胶片拷贝450部,不过,随着时代进步,这些陪伴了他多年的“宝贝”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了他的经典收藏。
从2007年起,他加入了山西省新农村数字院线公司,开始使用数字电影放映机放映电影。记者留意到,在屋内,还摆放着100多块图文并茂的展示图板,内容包括科学养殖、环保、计生、禁毒、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谈到将自己的家设置为公益性的农村文化大院的目的时,这位朴实的乡村汉子说,自己爱好文化,渴望成为大同的文化人,通过创办文化大院传播文化,让村民学到知识,实现情感交流,让农村留守老人和外来打工者排解孤独,自己也结交了很多人,开阔了眼界。目前,他种了50亩苗木,为城市绿化培绿育苗,作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文化传播作为副业,尽管挣不到钱,但他热情不减,他曾多次受到表彰,被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接见,这让他格外自豪。当谈到他当前的心愿,靳德宏说,他的文化公益事业虽是个人行为,也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理解,如果村里或社会上的力量能予以支持,会让他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这几天,靳德宏正忙碌着去小南头村、寺儿村等8个村放映电影的准备工作。放映的片子除农民喜爱的《太行山上》,还有新片《硬汉2》、《乡恋》,以及纪录片《农村交通安全启示录》、《迷信害人》等。在放映电影之前,他会把这些展板放置在放映场,并张挂条幅,设置电子调屏,开展寓教于乐的科学与文化宣传。
上一篇:山西省部委领导莅临大同市文化局视察文革工作
下一篇:大同市进行客运市容集中整改迎接“双节”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