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吴官屯石窟是北魏中后期由民间善男信女和地方官僚出资开凿的石窟群,最早有大小窟龛15个,最高的8米左右,最低的30厘米,有同规格造型的佛像300余尊,最小的仅有一指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窟还相对完整,后来修筑公路时未能规避,致使污染损毁日益严重。
2005年的5月30日,大同晚报刊登《吴官屯石窟保护迫在眉睫》的报道对市民进行呼吁,2011年3月11日,大同晚报刊登的《吴官屯石窟玉容香消风雨中》的报道,再次呼吁了人们对吴官屯石窟的保护意识。
抓住云冈路绿化的契机,云冈石窟研究院从8月中旬开始,组织施工队伍对石窟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窟前原来由民间人士自发修建的简易围墙被拆除,铁艺围栏已经焊接完毕,院中青石和方砖地面铺设也接近尾声,前不久立下的文物保护标志碑则从窟群的中部转移到东部的大门口。石窟的保护范围比之前扩大将近一倍,随着同左路绿化美化工程的推进,整个文物保护区掩映在一片苍翠的树林里,显出几分古朴与幽静。
据云冈石窟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作为云冈石窟的同期艺术精品,吴官屯石窟有很高的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价值,周边环境整治完成后,研究院还将对石窟的存世造像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近日路过同左路姜家湾段,发现路北吴官屯石窟的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漂亮的铁艺围栏,平整的方砖青石地面,醒目的文保标志碑,让这座历经沧桑的石窟焕发了“新容”。
上一篇:云冈文化艺术节开幕在即城区集中整改环境卫生
下一篇:大同市召开便民连锁店会议 实现农民生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