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作为全国的历史名城,不仅在承建商体现了大手笔,房地产业也是不断超前意识,迅猛发展。纵观大同市房地产市场,作为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在商品房建设上,比照同类城市略显落后。由于起步较晚,造成涨幅过快,价格上涨至今仍偏高。
大同市房地产开发其实真正算起步还只是在2003年,当时商品房价格均价为1600元/平方米左右,截至2003年底,大同市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为2474万平方米,用有经验的外地开发商到大同开发时的话说:“大同当时在房地产开发上还是一块处女地”,没有开发意识,更没有经营策略和销售经验。
2004年随着巴黎华庭小区的开发和预售,高层、高档和花园式设计加上良好的策划和宣传,房地产开始逐渐升温,大同市首次出现了预售排队发号的购房热潮,房价开始攀升,随后各开发商跟进,商品房价格一路涨到2400元/平方米,比同期上涨了45%,最高价格达到每平方米2700元。2004年大同市共销售商品房71.45万平方米,同期比增长71.1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2亿元,同期比增长11%,施工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竣工72万平方米。
2005年,随着地方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地开发商的崛起,外地开发商的进入,商品房数量在增加,购房群体也在增加,但价格并没有下降,到2005年6月末已达到2850元/平方米,个别小区涨幅已过100%,在2004年上涨45%的基础上又上涨到62.9%。据统计,当时全国平均房价在2750元平方米,涨幅在11.9%,其平均涨幅高出全国51%。
2006年,可以说是大同房地产业发展最快最火爆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开发商在大同市清盘、在建、待开发的楼盘就有25个,加上政府推出的经济适用房、新农村改造住房和同煤集团的危房改造工程等,楼盘开发数量在35处以上。
据大同市房管局透露,2006年内大同市住宅建设总量为202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为60万平方米,大同市40万平方米,县级20万平方米。在此后五年内全市城镇每年建设住房180万平方米,其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占到130.3万平方米,49.7万平方米为市场调节住房。
据统计,2007年大同现有房屋建设面积4919.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39.81万平方米),成套住宅312752套,现有居民户数446748户,人均22.93平方米。
大同市“十一五”规划指出,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4000元,比2005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8平方米,因而从2006年起全市每年需建住房180万平方米,其中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7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6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0.30万平方米,49.7万平方米为市场调节的商品房。
同时,“十一五”期间大同把对棚户区改造作为重点。一是矿区同煤集团棚户区、沉陷区改造,拆迁了万余间住房,拆迁建筑面积73.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26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亿元。二是城市棚户区改造,从2007年起至2010年,用四年时间完成城市棚户区的改造。改造棚户区占地面积约268万平方米,改造房屋面积约9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3.3万户、4.7万间。
大同在房地产市场上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而且众多房企已逐渐发展成为大同的重量级企业。在完成大同城建规划的同时,也成为大同市城建之后的又一城市地标。
上一篇:大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开唱“平稳和谐”序曲
下一篇:大同市成熟地产项目将不断引领住宅品牌化发展
·铂蓝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