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出现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显示出互联网发展创新速度之快。
据调查分析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五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3%。
在过去的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但在2011年底我国CN域名数网站数变化出现转折点,电子商务类应用(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继续稳步发展。并且网络视频用户也出现了较大的增幅,这种变化有一定的因素是因为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势头。
纵观2011年我国各省市网民规模均有明显增长,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省份达到21个。同时,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异依然延续。
与2011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30.2%)进行比较,我国超过这一水平的省市数量达到21个,相比2010年底增加一个。在这21个省市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天津、江苏、辽宁、新疆、山西、海南和陕西等12个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市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
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4小时。据调查发现,我国网民中男性比例为55.9%,比女性高出11.8个百分点,网民性别比例2010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在我国网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上升。
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站数量为230万。国家在2010年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力度后,中国网站数量下降,而整体质量得以提高。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页数量为866亿个,比2010年同期增长44.3%,
2011年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4.07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4%,使用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是2011年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
上一篇:大同政府关于开展取缔住宅小区“住改商”通告
下一篇:我市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