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推进,着力解决好分配和后续管理,建立有效可行的保障房建设长效机制,就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段时间,有关保障房的问题再次为社会所关注。对于这项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大同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质量优先,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大同市近年来坚持民生优先、质量为先的原则,举全市之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8万余套,到2011年底竣工15万余套,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第一。2012年大同市开工建设的各类保障性住房约9万多套。
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在实施过程中,大同市始终坚持规划选址、土地保障、资金安排、力量部署“四个优先”,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居住品质提升四条标准,努力做到棚户区改造和名城保护有机结合、民生改善与城市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商品房开发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御东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提升有机结合“四个结合”。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有关部门从施工源头抓起,坚持严格优选队伍,严格优选材料,严格优选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管,不放过任何一点质量问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民生,公平分配
近年来,大同市先后出台并严格执行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征收补偿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准入条件、保障标准、分配办法等,对申请、审核、公示、分配等环节均作出了严格规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使保障性住房分配的过程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
保障性住房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大同市保障性住房量大面广,目前在建的小区40多个,已投入使用的21个,最大的小区居民超过万户。为了让群众安居小区,大同市按照“环境整洁化、服务人性化、运行有序化、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把保障性住房管理作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来抓。2012年5月,大同市正式引进北京国天物业参与柳港园小区物业管理,带动大同整体物业管理水平提升。同时,结合全市物业管理实际,制定了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标准,及时将管理水平差的物业管理公司淘汰出局。实行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服务上门,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上一篇:“嘉苗凯德世家”教育基金与十八小庆“六一”
下一篇:山西万昌物流园区——一个绿色的“希望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