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我可是个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儿,印象中的大同城总是那么灰蒙蒙的一片,因此在大同有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大同每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虽然说来有些夸张,却也无不现实的反映出咱大同的特点:土多,沙多,灰多,当然,还有煤多。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小编的“人生观”被彻底颠覆了呢,嘿嘿,那就要从08年小编高中毕业,考到东北那嘎达上大学的时候。由于离家甚远,所以小编每年只能是寒暑假的时候回家,而回家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令人痛苦的两天一夜火车时光,更让我震惊的是,每次回来,都分外能感受到咱大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的记忆,一同回味这大学四年,也就是2008到2012年咱大同的蜕变历程吧。
一 东关
作为大同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热闹繁华自不必说,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拥挤和喧嚣。记忆中的东关总是给人又脏又乱的感觉:小商小贩没有秩序的随意摆摊,几大主要商场因为年久而显得破烂,交通始终是令人那么纠结和头疼。然而,如今的东关和几年前比起来,简直让小编大跌眼镜:公路变得宽敞平整,交通是那么有条不紊,路边高矮不一的民房早已被雄伟的东城墙所替代,以前的街心公园和几大商场都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正在修建的新商业区。公交站点的变迁曾让小编我一顿好找,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惊喜。而御东新区的开发,更加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农村的平房经过拆迁,取而代之的是建好或还在建设当中的商业楼盘和住宅。大气磅礴的政务大厅也将取代原来的审批中心;还有庄严肃穆的检察院;这里也是一医院,中医院,五医院新的根据地;新大同市二中也在此落户。同样在建的,还有新图书馆,体育馆,在服务功能上将会更加完善和齐全。
不得不提的还有咱大同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大同大学。在小编上高中那会,还叫雁北师范学院。由于小编不少高中同学都考到咱们大大,所以每年放假回来,小编都要去看望他们。以前去的时候,我总是缠着他们说,赶紧带我好好逛逛你们学校,回复我的都是这样一句话:“不大点的学校,有啥可逛的!”而如今再去的话,都会主动的邀请我参观,并且脸上始终带着自豪的表情。别说是他们自己,连我一个“外人”都爱上了这个学校。几年前灰头土脸的模样已被整齐大方的各类教学楼所代替。南校区北校区的划分,地下通道的建成,都印证着大同大学的华丽蜕变。
上一篇:公园旁的家——中央美域,坐拥全城生态基地
下一篇:学区并不能成为孩子日后求学路上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