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城市的未来。2013年秋季,当一批批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御东新区时,这里已成为承载着大同城市未来命运的教育大平台。
“今年入学新生达8686人,许多学生第一志愿就报这里。”在文兴路大同大学门前,该校学生处负责人望着南北校区,表情特别自豪。思路闪回到10年前。那时,这所大同唯一的高等学府的面积只有如今的四分之一。今天,这里已是省内一流的高等学府,本科专业涉及11个学科门类,共有53个专业。
新区建设推动大同大学的提质扩容,而大同大学的蓬勃发展也奠定了新区成为晋北高端教育之区的地位。
与之一墙相隔的南面,是北师大大同附属中学。2011年9月,这座占地面积146亩,建筑面积8.12万平方米的中学开始招生,2000多名初高中生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聆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中学,做到文化建设高品位,基础设施高标准,管理运行高效率,教育教学高质量。”在校长何光忠的心中,在新区与高校为邻,是得天时获地利。有高校比照,无形中会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而220人的优秀师资力量,将充分依托和发挥北师大附中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深入推广北师大在教科研领域的新成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同为名校的大同二中在新区实现飞跃,2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使它具备成为全国一流中学的物质基础。综合教学楼、文化广场、植物园、网球场、塑胶跑道、宿舍区,全市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市民高强送孩子上下学后会在校园外散步,“70后”的他难忘少年时看过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他说,在二中能感受到像电视中一样的幸福。
好环境有助于学生成长,也是优秀老师的乐园。在大同二中308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8人,中级117人,32人获得硕士学位,有57位国家、省、市级教学能手,26位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他们秉承教风严谨、管理严格的教学传统,用真诚的心为成千上万学生扬起未来之帆。
绿树荫荫,书声朗朗。新区名校建设从无到有,从平白到兴盛,充分体现出“高起点、重质量”的发展特点。除北师大附中和大同二中外,位于新区的实验小学、市实验中学综合教育实力也在省内表现突出。名校阵营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大同的未来。
此外,大同卫校、大同艺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落户,也为新区教育添亮增色。
上一篇:矿区同泉路东侧大同市辰日检车线21日投入使用
下一篇:大同市全市运煤通道交通秩序管理10月22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