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拿地”正成为各大房企在当前调控时局下的投资准则。
自限购令在全国各大城市落地起,“流拍”、“底价”等关键词频频在土地交易市场出现,即便是2010年地王频出、被业界视为“土地资源稀缺”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并无例外。据指数研究院最近公布的一季度土地市场交易数据显示,全国12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大幅缩水约三成,住宅用地成交价格也环比下滑了11%。
“可能有观点认为,目前土地比较便宜,企业应该逢低吸纳,其实这种做法只能发生在少数企业身上。对于大多数成熟企业来说,随行就市是不变的法则,市场好的时候积极拿地,市场不好的时候谨慎投资。”远洋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行政总裁李明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表示:“远洋[简介 最新动态]在短期内不会大规模购地。”
底价成交为常态
“2010年2.7万亿元的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以及房企高价抢地的火爆场面今年恐怕难以重现。”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房地产调控逐渐深入,“底价成交”成为当前土地交易的常态。
4月27日,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9号地块出让拍卖,最终被三湘股份[简介 最新动态]、聚湘投资联合以5.25亿元摘得,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1.1251万元,溢价率仅13%。
“按目前大虹桥在上海长期规划中的热度,这个价格不高。”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基本上不敢推出住宅用地,而即便虹桥这样的优质商业地块也难免受到对未来市场悲观预期的冲击。
据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统计,今年1~4月,上海市共成交235幅土地,总价款37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2%。
而浙商“拥戴”的房地产核心城市杭州,也并没有例外。
4月25日,杭州良渚板块三宗低密度住宅用地被三盛颐景园[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拍得,杭州4月的土地交易市场由此落下帷幕。据统计,今年1~4月,杭州市共推出75宗土地,成交总额为207.71亿元,同比下降约29%。其中,住宅用地一共成交28幅,总额为123.31亿元,尚不及杭州去年同期的2/3。
“现在无论有钱或者没钱的企业,拿地都会十分谨慎。”仲量联行研究部主管覃晓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此次调控的时间长度和力度都会超过以往,加上银根的紧缩,企业拿地的资金实力有显著下降,大部分企业开始观望。
即便是民间资本活跃的温州市,1月底曾经推出的10幅土地也全部流拍。而在随后的2、3月,土地市场持续出现因无人报价或报名单位不足而导致的流拍现象。这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土地市场低迷氛围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的佐证。
上一篇:机关等成开发商热衷客户 房产团购暗藏权力寻租
下一篇:保障房政策下发后!将有效削减房产商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