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根据人们的居住条件决定他的发展的,中国的房地产应该说还是一个初创,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很远很远。在将来的某一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崩盘。中国政府所有的调控政策就是要避免崩盘,如果房地产崩盘一定会对中国的整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我们的政府是一定要保八的。
买不起房子的靠政府保障,要不然就得个人努力。决定房价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的收入增长,如果收入增长的速度快于房价增长的速度,那么能买得起房的人就增加了,所以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居民收入问题。
房地产业还需要高速发展很多年,中国至少要解决的有几大问题,第一是城镇化问题,二是非成套住宅的改造问题,三是家庭分裂速度问题,23岁适龄年轻人的最高峰是2015年,后面要组成新家庭的分裂还有一个很长的周期。
现在只有限购城市出现楼盘的相对下降,现在绝对下降的只有温州,其他都是涨幅下降。非限购城市的房价还是缓慢增长。对于购房者来说只要有需求什么时候都要买房,就像买衣服你不能裸体上大街。
限购限的是人们的权利,和房子有没有人住没关系。如果人们因为户籍而不能自由迁徙,就丧失了人的尊严。保障性住房如果落到真正有资格有需求的人手里,和房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怕的恰恰是保障性住房让可以买房的人居住了。
房价和收入并不一定严重不成比例,有些地区的房价很低,但老百姓也买不起,因为那些地区的收入大部分用于吃穿了,所以先要说恩格尔系数在你收入中所在的比重,你可以拿出多少钱来用于住房消费,然后才能说可支付性能力和房价的关系。
国家用GDP来衡量房价涨幅是没有道理的,我个人认为房价的涨幅只要低于收入的涨幅就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城市化过程中有大量的移民,他们的收入也许高于当地区的收入,所以凡是能吸引更多移民的城市房价会脱离当地的收入标准。
保障从联合国人权公约的角度看,只解决社会安全网问题,超出这一标准的应该用其他方式解决,买不起可以租房子,即使在美国租房最困难的同样是收入高于保障线,而距离购买自己私宅还有一段距离的收入者。
现行的土地租用制度中,收取房产税存在很多重复和不合理,大部分国家房屋保有税是从土地角度出发征收的,中国在收取大量土地出让金的同时不应征收房产税,英国也有出租土地上征收房产税的先例,但出租土地和私有土地上的税率是差距巨大的。
中国的首次购房年龄远低于日本英国美国,但从中国市场供给的情况看,早买房子可以锁定住房的价格,把未来的收入流变成如今的消费。房地产的低迷一定会影响建筑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情况是房地产的统计和保障性住房的统计是双轨制,我们没法判断保障性住房对建筑业的影响,只有把这两个统计合并在一起时才有利于判断。
上一篇:张宁:“保兑付”才是房地产信托大问题
下一篇:贾卧龙:限购将成为国家下发的楼市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