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表示,调动社会其他资金力量来突破保障房资金瓶颈,需要建立风险共担、互利共赢机制,使民间、社会资本以及政府等各方的目标都能够实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认为,保障房建设要通过金融创新等多方面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用好信贷、财税支持政策,确保资金投入。
但是,在搭建保障房建设融资平台时,要与其他住房融资轨道相区别。贾康强调,当前我国住房建设过程中已经清晰地实现了双轨运行的框架,即一方面要有保障房建设,这是社会保障轨;另一方面还要可持续地发展商品房、产权房,这是市场轨。这“两轨”运行的内在机理是不同的,所以融资也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他认为,对于社会资金,不能直接贴一个社会责任感的标签就解决问题,而应该让其直接取得社会回报,同时加入树立社会形象的企业品牌的配套因素。
贾康还表示,在保障房融资方面要特别注重政策性融资的内在规律性,要在市场的环境下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去创新发展一种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的共赢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伟表示,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融资难实际主要是难在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主要是由于公租房和廉租房存在产权不清、本金回收时间长、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问题。
对此,贾康认为,能够进入保障房领域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一般是追求中长期的稳定回报,而非短期的高回报,在国际市场上有一批“BOT”资本倾向于在二三十年的过程中收到稳定回报,如果国内市场中也有这样的一批企业,那么这种风险分摊的共赢格局会“比原来的棋活多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投入资金1.3万多亿元,其中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需投资4000多亿元。而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央财政分批下达的补助资金仅1522亿元,保障房建设重担将被放到各级地方政府肩头。
上一篇:牛刀:炒楼者将如何应对这一季泡沫破裂
下一篇:李明:保障房建设应该遵循市场最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