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大同在内的5个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最差
发布时间:2014-06-11 来源:infzm.com 编辑:阿狸
摘要:6月9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PITI)指数评价报告》。报告显示,在120个评价城市中,宁波、北京、青岛、镇江、上海的得分排在前五名,而大同、阳泉、玉溪、吉林和韶关则名列倒数五位。
此次为上述两个组织对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价的第五年。 根据报告,在污染源信息公开方面出现四个主要的积极进展,即山东、浙江等省的在线
监测平台已经基本实现小时公开;宁波、北京等重点城市的日常监管信息发布开始趋向系统化;环评报告全文公开也已经在北京、天津、盐城等42个城市得到落实;山东、湖南等地环保部门利用微博等与公众展开互动。
根据报告,在9个评价项中,得分率最高的是信访投诉信息公示和排污费公示,而失分率最大的是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
数据公开和环评信息公开。
报告指出,本次评价揭示环境信息公开存在企业排放数据少有公开和环评公众参与难落实两大突出问题,这些缺陷不但使得多数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水平严重偏低,也导致社区对企业缺乏信任,甚至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93个城市重点企业排放数据公开为零
企业排放数据的公开,有助于保护公众环境权益,也能促使企业在社会监督下进行自主减排。我国曾先后出台《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环保法》修订版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放信息公开作出规定,但是从报告来看,此项工作仍旧尚待落实。
报告显示,在重点污染企业排放数据公开方面,120个城市中,仅27个城市公布了重点污染企业排放数据,但无一城市达到该项得分及格线,其中,天津、沈阳得7.6分,并列第一;93个城市因未公布相关数据,最终被记为零分。
此外,本次公布污染物数据排放的城市为27个,但这27个城市的得分并不高。原因之一在于公布企业数量远低于应该公开的重点企业数量,二是由于公开数据的污染物种类非常有限,与中国相关法规的要求有显著差距,致使这27个城市的最终得分未能及格。
三成城市不公开全本环评报告
在企业排放数据公开不足的同时,环评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同样无法让人满意。
据介绍,2013年11月14日,环保部出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要求自2014年起,环评报告书须全文公开;而2014年4月通过的《环保法》修订案也明确要求环评报告全文公开。
然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10日,120个评价城市中,只有42个城市公开了环评全文,35个城市公开环评简本,另外43个城市尚未公开环评报告,占总评价城市比例的35.83%。
虽然公开环评报告为公众知情参与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但仅有全文公开并不够,还需要辅以一系列信息披露的手段,以确保在环境决策时公众可以知情参与。据马军介绍,根据目前规定,环评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应不小于10天。
但据评价结果透露,在公开环评全文的42个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的环评全文公开征求意见期限超过10天,其中低于10天的城市有8个,等于10天的城市有34个。此外,仅有20座城市曾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召开过公开听证会,无一个城市的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