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您的位置: 0352房网 > 大同新闻 > 银行存款时“存单变保单”成顽疾 市民存款需谨慎

银行存款时“存单变保单”成顽疾 市民存款需谨慎

发布时间:2015-04-15  来源:0352房网  编辑:阿紫
摘要:目前仍有银行违规允许保险销售人员驻点销售,大同市消协提醒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近年来,消费者在银行存款时被误导购买保险(储蓄型保险)的报道屡屡见诸于报端和网络,“存单变保单”已成顽疾。近日,本报新闻热线也多次接到读者相关爆料。市消协通过投诉分析发现,被误导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主要为老年人,缺乏警惕性和理解能力不强是被误导的主要原因。
 
    大同市消协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发现,令行不禁,银行违规,销售误导是造成“存单变保单”问题的主因。早在2010年11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禁止保险从业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但目前仍有银行违规允许保险销售人员驻点销售,这就为银保销售误导行为提供了条件。在销售时,银行或保险工作人员只向消费者说明收益,对中途退保遭受的损失尽量回避,甚至将保险与国债、基金等进行片面比较,使消费者认为购买保险收益最大且无风险。有的销售人员宣称保险(储蓄型保险)即是储蓄,并不告知消费者诸如连续存款、提款年限、中途退保风险等问题,使其误认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储蓄。对保单及合同中提到的犹豫期规定、保单现金价值、账单管理费、风险管理费等专业术语未向消费者详尽通俗说明,条款专业性强,消费者理解不到位。尤其是老年人出于对银行的信任,缺乏警惕性和理解能力不强是被误导的主因。由于销售人员是口头承诺,消费者发现问题投诉时往往在一两年之后,举证困难,证据不足导致“存单变保单”的问题难以解决。
 
    为此,大同市消协提醒广大市民,银行存款即是储蓄,其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息收入,而保险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各种事故的经济损失。储蓄型保险是保险公司设计的一种把保险功能和储蓄功能相结合,如目前常见的两全寿险、养老金、教育金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有储蓄功能,如果在保险期内不出事,在约定时间,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保险收益人,就与银行的零存整取相类似,但其实质仍是保险,保障功能是作用首位。
 
    大同市消协建议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促进政策落实,对销售银保产品的违规行为采取高压政策;保险公司要细化银保产品合同,明示风险、收益和双方权利义务,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消费者在存款或办理保险业务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条款,对高收益宣传保持警惕,如发现受到误导要及时维权。(来源于:大同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页面展示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建筑设计效果图是对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仅供参考,最终标准详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图则;所涉及面积段均为预计规划建筑面积,最终计算面积以房管局测绘面积为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热门楼盘
  • 楼盘
  • 区域
  • 均价
Copyright © 2010-2019 0352fang.com. Powered by 0352房网 大同市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52-7915556   业务合作:0352-7915557   客服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   晋ICP备1300764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