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10日,相关媒体从大同市信访局获悉,到今年6月底,大同市39个市直部门全部完成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并陆续上挂市信访局及各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从此,群众有信访投诉,只要对照“清单”找相关职能部门即可,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信访事项在部门之间“空转”难处理的问题有了解决新途径。
据了解,由于没有专门的细化规定予以明确区分,在一些群众的心目中,信访局是让群众诉求说理的地方,什么事情它都应该管,只要发生矛盾,上访成了解决诉求的“唯一”途径,而不少本应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的问题最终大量进入信访渠道。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是今年国务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信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厘清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受理范围。
省委、市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大同市责成市信访局和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并确定了开展工作的具体市直部门,各部门按照部署、结合实际,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列举出具体的投诉请求、法定途径、法律依据,形成本部门信访投诉请求与法定途径一一对应的清单。清单包括,信访事项类别、信访诉求、法定途径、负责处理职能部门、受理的法定依据、法定时限要求、基本工作流程及告知事项等类别,要素齐全、简便易行,不仅让基层工作人员看得懂、用得了,也让群众的投诉请求按照这个途径走得通、能解决。
截至6月底,大同市园林局、人社局、环保局、财政局、房管局等39个市直部门完成“清单”,“清单”明确后,信访群众只需对照“清单”,就可明白信访诉求按照法定途径“找谁办,谁必办”,各职能部门也将直接面对群众,解决问题。同时,大同市还将加大督查力度,对于不受理群众诉求或群众不满意的,甚至被群众举报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