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您的位置: 0352房网 > 大同新闻 > 大同市要建设地下城市啦!规划图太宏伟了!

大同市要建设地下城市啦!规划图太宏伟了!

发布时间:2017-11-18  来源:0352房网  编辑:李亚婷

摘要大同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大同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现已完成规划草案,拟于近期履行法定报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大同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大同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


       2017年11月17日至12月16日(有效反馈意见时间为公示期间)


       二、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方式提出书面意见,书面意见须明确表明为“大同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公示意见”(应在信封上、电子邮件主题栏、传真标题处予以注明),并提供联系方式。


       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电子邮箱:dtcxghjzgb@163.com

       通信地址:大同市南郊区兴云街2799号文瀛湖办公楼西楼118室市规划局总工办 

       联系人:孟工

       传真:0352-7290017


       三、公示内容


       (一)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在世界自然条件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渐趋枯竭的形势下,地下空间被视为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尚未被开发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城市建设和发展领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也显示出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同市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其城市发展受到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因此,在整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下统筹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显得很有必要。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


       现状地下空间处于自主开发状态,且分布分散、相互独立、缺少连通,很难挖掘地下空间的真正优势及对相关领域的带动作用。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差异大、分散、孤立等弊端,不仅造成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也为今后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以及城市安全带来隐患。


       2、利用方式简单,有综合化发展趋势


       目前,大同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多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室,大部分的地下室平时都用作储藏,开发建设处于无序状态。各系统的地下空间建设之间缺乏空间上的衔接和功能上的协调,已不能适应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实际要求。


       3、实施性规划缺位,难以控制个体项目建设


       从规划体系上,地下空间的规划未能与地面规划编制体系一致,忽略了城市建设的整体性,造成地上地下建设不配套、不同步,导致地上地下“两层皮”现象。由于规划层次的缺乏,地下项目建设未能统筹安排,造成开发活动零散,使用效率低。


       (三)规划范围


       本次《大同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2016-2030)》的规划范围为《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7年修订)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涵盖了口泉、老区、御东三个城市组团,建设用地约154平方公里。


       (四)地下空间规划措施


       1、地下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在大同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需求预测与资源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规划其地下空间的布局结构为“一纵三横、三核多点”。


       (1)结合大同市中心城区更新改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配建停车、服务配套和人防设施,改善交通和商业服务环境,提升老城区生活品质。


       (2)重点结合各级城市公共中心建设,开发建设地下综合体,进一步完善公共中心各项职能和服务环境。


       (3)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商业娱乐及停车设施,改善周边区域的配套环境。


       (4)提倡地下空间兼顾人防的需要,并在地下公共空间尽量实现连通,提高大同市区整体防灾抗毁能力。


       2、地下交通设施规划


       (1)城市地上地下交通系统有机、完整、统一,上下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组合。


       (2)逐步形成以轻轨线网为骨架、以轻轨车站和交通枢纽为节点、以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停车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


       (3)地下交通系统合理有序发展,节省地上空间,改善地面环境,最终实现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地下公共设施规划


       (1)在开发地下公共服务设施时,优先考虑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功能布局需要,例如防灾、交通等设施,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2)注重与地上空间的功能、布局、开发强度等相协调,加强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上的连续性、空间布局上的兼容性、空间体验上的舒适性以及文化意象上的协调性。


       (3)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以综合开发为主,集聚商业、服务业、交通、人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4、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增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市政基础设施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市政设施系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充分考虑市政设施系统的发展。


       (2)市政设施地下化需符合市政设施的技术要求,又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突出利用新技术、节约地下空间资源。


       5、地下人防设施规划


       (1)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以人民防空工程控制体系为纲领,考虑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2)管控布局,统筹考虑建设能力、外部条件,平衡各方建设主体;


       (3)规模适度,明确人民防空工程总量要求,切合实际;


       (4)体系健全、功能配套,保障人民防空工程总体和群体防护效能发挥;


       (5)提前介入,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人民防空结合重点区域及兼顾人民防空建设具体要求。


       (6)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和规划用地布局变化,配套建设人防工程。


       (五)古城地下空间专题规划


       1、古城地下空间开发现状


       大同市古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时间来看,起步较晚,基本为2000年左右建设,从数量和规模来看,均处于起步阶段,开发量较小。地下空间开发总建设量为127068㎡,以商业和停车为主,其中商业面积72084㎡,地下配套面积3263㎡,储物面积7962㎡,停车面积43759㎡,车位数为894个。


       2、古城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


       古城内的地下空间,整体来说规模较小,其单体空间基本与其地上建筑的规模相适应。


       (2)分布不均


       大同市古城现有地下空间90%以上集中分布于古城西南隅,并且集中与非居住建筑下,而在居住建筑下的数量则很少;古城西北隅和东南隅只有个别呈点状分布的地下空间,东北隅目前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3)不成系统


       人们已经开始自觉开发建筑物下的地下空间,但由于没有规划指引,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用系统,导致利用率不高。


       (4)资源有待整合


       由于缺乏统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地下的开发仅与业主的经济实力相关,地下空间开发的容量与古城总空间容量不相匹配,进一步导致功能配置的简略,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地下交通发展滞后。


       3、开发指引


       地下空间设计应重视地面、地下入口的过渡处理,创造积极的地下公共空间系统,并且通过自然的引入,体现古城特色与文脉。


       (1)功能上的连续性


       交通功能作为地下空间的首要功能,高效便捷是基本要求,在各种交通系统并存的一体化空间内,努力实现各个交通系统之间的功能连接和过渡,为人们提供连续、便捷、高效的功能服务。


       (2)布局上的兼容性


       由于各个功能设施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风格,地下空间各个功能设施在一体化空间内的布局需要因形而化,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更凸显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特点。


       (3)体验上的舒适性


       追求空间上的秩序、流畅,在空间布局、流线处理、色彩修饰、方向导引方面,结合环境心理学的设计技巧,给人以舒适感。


       (4)文化上的协调性


       由于古城特殊文化氛围的影响,其地下空间各功能设施所对应的空间形态在文化意象上都有自身的天然属性。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整合手段,添加辅助的装饰与小品,使原本在意象上彼此独立的各个功能设施成为一体化空间统一意象的构成因子。


       小编觉得大同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势必会更加繁荣昌盛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大同越来越好吧!

* 免责声明:本页面展示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建筑设计效果图是对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仅供参考,最终标准详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图则;所涉及面积段均为预计规划建筑面积,最终计算面积以房管局测绘面积为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网友参与评论
 
条评论
表情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热门楼盘
  • 楼盘
  • 区域
  • 均价
Copyright © 2010-2019 0352fang.com. Powered by 0352房网 大同市触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52-7915556   业务合作:0352-7915557   客服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   晋ICP备1300764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