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养老解决方案,却遭遇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困惑。同时,在网还流传着一种过激的观点:“以房养老”是政府让个人年轻时去买房,年纪大时又变相将房产收回,政府在逃避养老责任。
针对质疑,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解释说,“以房养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金融服务工具和产品,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自愿的、可选择的、补充的养老方式,不是一项养老政策,基本养老保障还将以政府为主导。
以此可以理解,政府试点的“以房养老”措施并不是强求每个老人必须这么做,而是根据自愿原则,有房子、有需求又愿意拿出来抵押的老人才会尝试“以房养老”。
长期从事日本养老产业研究的地产专家刘技成告诉记者,日本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该国的“以房养老”制度就是针对一些退休后的低收入老人,他们将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来预支贷款获取生活资金。中国的“以房养老”和日本的十分类似,而且群体更加庞大。“由于我国养老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比较麻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于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家庭的老人已无子女赡养,但是由于房子自己要住,又不能卖掉,如果反向抵押就可产生现金流用于养老,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消费质量。在他看来,“以房养老”的前提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以及与市场的边界,不混淆不交叉。同时以制度法规保障老人利益不受损害,那么就可以打消老百姓的许多顾虑。
“探索多元化、多途径养老就具有重要意义,可未雨绸缪应对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压力的增加。”于阳说,可以预见,在一段时间内,“以房养老”试点不会太顺利。
观察者说 “以房养老” 需取消养老双轨制
当“以房养老”试点一开始提出,就有质疑的声音称:政府在“算计老人的最后价值”,国家在“变相补养老的大窟窿”。
其实,从“以房养老”的特性看,它只是一个小众产品,只是让老年人多了一种养老方式选择,根本上不影响政府对老年人保障服务的大局。早在2003年,时任中房集团董事长的孟晓苏提出了“以房养老”的概念,当时媒体专门做了调查,民众并没有那么大反对声,且很多老人还愿意参与。
为什么这些年老百姓的保障水平提高了,反而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对声?
在采访中发现,老百姓的怨言并非针对“以房养老”,主要因素是民众对养老金缺口和制度的担心。因为近期,突然把延迟退休这个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是政府养老金有缺口,负担不起养老问题了?所以一提出“以房养老”试点,大家就认为这是政府在推卸责任。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民众对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抱有意见,比如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踟蹰不前。民众对这个政策有意见,就借“以房养老”这个问题来发泄怨气。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部门应尽快采取举措取消双轨制,当养老双轨制的问题解决了,养老制度平等,人们或许对“以房养老”也不会有那么大怨言了,就可以顺利建立起这个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之外的另一种养老模式。
上一篇:十部委将建地产开发业违规“黑名单”共享系统
下一篇:宁付违约金也要赶走怀孕租客 房东迷信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