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小编我可是个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儿,印象中的大同城总是那么灰蒙蒙的一片,因此在大同有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大同每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虽然说来有些夸张,却也无不现实的反映出咱大同的特点:土多,沙多,灰多,当然,还有煤多。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小编的“人生观”被彻底颠覆了呢,嘿嘿,那就要从08年小编高中毕业,考到东北那嘎达上大学的时候。由于离家甚远,所以小编每年只能是寒暑假的时候回家,而回家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令人痛苦的两天一夜火车时光,更让我震惊的是,每次回来,都分外能感受到咱大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的记忆,一同回味这大学四年,也就是2008到2012年咱大同的蜕变历程吧。
一 东关
作为大同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热闹繁华自不必说,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拥挤和喧嚣。记忆中的东关总是给人又脏又乱的感觉:小商小贩没有秩序的随意摆摊,几大主要商场因为年久而显得破烂,交通始终是令人那么纠结和头疼。然而,如今的东关和几年前比起来,简直让小编大跌眼镜:公路变得宽敞平整,交通是那么有条不紊,路边高矮不一的民房早已被雄伟的东城墙所替代,以前的街心公园和几大商场都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正在修建的新商业区。公交站点的变迁曾让小编我一顿好找,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惊喜。而御东新区的开发,更加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农村的平房经过拆迁,取而代之的是建好或还在建设当中的商业楼盘和住宅。大气磅礴的政务大厅也将取代原来的审批中心;还有庄严肃穆的检察院;这里也是一医院,中医院,五医院新的根据地;新大同市二中也在此落户。同样在建的,还有新图书馆,体育馆,在服务功能上将会更加完善和齐全。


不得不提的还有咱大同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大同大学。在小编上高中那会,还叫雁北师范学院。由于小编不少高中同学都考到咱们大大,所以每年放假回来,小编都要去看望他们。以前去的时候,我总是缠着他们说,赶紧带我好好逛逛你们学校,回复我的都是这样一句话:“不大点的学校,有啥可逛的!”而如今再去的话,都会主动的邀请我参观,并且脸上始终带着自豪的表情。别说是他们自己,连我一个“外人”都爱上了这个学校。几年前灰头土脸的模样已被整齐大方的各类教学楼所代替。南校区北校区的划分,地下通道的建成,都印证着大同大学的华丽蜕变。#p#副标题#e#


三 大同一中
沿着御河西路往南,大同市的拔尖学校之一大同市一中也在这四年间不知不觉的发生着改变。硬件设施更加完备,学校环境也更加优美。废话不多说,这个直接上图。


我想,大同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中国甚至世界,除了煤炭,功不可没的就是咱们的云冈石窟了吧!2008年奥运会,云岗石窟是咱大同传递火炬的终点站。前去凑热闹的小编依稀记得当年的云冈石窟的模样。大门是木质结构,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风化。整个游览区还未看够就已经走完了,整个旅游环境虽然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但也与其享誉世界的盛名有点不搭。2012年因为小编有大学同学来咱大同度假,作为东道主必须得好好款待了呀,所以小编就带她来到了让其一直魂牵梦绕的云冈石窟看大佛。等去了的时候,别说是她了,连小编我也差点hold不住,仅仅四年而已,云冈石窟就改观如此之大,一路上同学直说没有白来,我呢心里也一直美滋滋的。只见经过改造,通往云冈景区的旅游公路已经成为一条平整通畅的绿色长廊。从咱们市区至云冈,不过30分钟的车程。进入其内,增添了很多威武端庄的雕塑,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还有精心打造的陈列馆和演艺中心。现在可看的多了,整个下午我们都在细细品味云冈石窟的无穷魅力,品味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深厚底蕴。回去之后小编特地的查了资料,原来整个工程投资总概算17多亿元,治理区域220万平方米,核心景区建设面积67万平方米,较原来扩大了8倍之多,难怪变化如此之大啊!#p#副标题#e#

2008年云冈石窟

以上四个地方仅仅是小编所了解的大同改变之处,也只是以管窥豹而已,不能道尽全部。对于大同的变化,作为大同人,我们惊喜着,我们期待着。
如今每次有亲戚或朋友问到小编为何不留在东北发展时,小编都会“噌”的把头一抬,目光坚定的说:咱大同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我为啥不回来啊!我是大同人我骄傲!
如今的大同仍旧刮风,但再也不是黄沙漫天的壮观景象了。随着城建规划的不断完善,商业开发的潜力也越来越大,我们相信,大同,这座古老而有韵味的城市,将以更加动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为大同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