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主城各小学开始对下期新生预报名,一场围绕名校的无形的名额之争也就此拉开。重庆市民赵先生几年前想尽办法投入70多万买了某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又举家搬迁,只为孩子有一个读名校的名额。谁知前几天到学校报名,却被告知因买的二手房,没有资格入读理想中的学校。
投入数十万,就为一个名校入读资格,到底有没必要为了名校如此倾其所有?是不是不读名校孩子就没前途?
花七十余万买“学区房” 只为孩子进名校
日前,网友赵秦(化名)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发帖,称自己花了70多万买“学区房”,本月10日带小孩去沙区某小学报名,却被告知买的是二手房无入读资格。
记者随后联系上赵秦,他和妻子都在江北工作,小孩刚满6岁。“娃儿两三岁,我们就开始为他读书作规划。”赵秦说,几经选择,为孩子选定沙区某小学,2008年,夫妻俩花了71万,在该校周边买了一套二手房。#p#副标题#e#
“我还特意问了上一任业主关于孩子读书的事。对方说开发商和学校之间有协议,业主孩子入学有名额指标,不过他家孩子没用这个指标,所以指标还有效。”赵秦说,知道指标还在,他这才放心。
“我们有住房,之所以花巨资再买房,就是为孩子读书用。听说小孩入学要‘三对口’。户籍必须要在该教育片区满3年以上才算常住,才能入读资格。”为此,赵秦夫妇还特地将家从江北搬到了沙坪坝居住。
2012年4月10日,该小学新生报名的第一天。一大早,赵秦就带着房产证、户口薄、购房合同等资料去为孩子报名。可查看资料的老师见他的购房合同不是与开发商签的一手房,一口回绝:“不接收二手房的小孩。”
谋划多年的“入学计划”落空,赵秦那个郁闷可想而知,只好四处求助想办法。
在这问题上,不少家长虽然各自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几乎都是同样的倾其所有。有人认为,“名校”升学有对口指标,成绩好就可以直接升入好的初中。而且名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黄小姐则认为,现在名校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在加强,与国际接轨也越来越紧密。这有利于孩子拓展视野。而且,名校孩子家庭背景等多不错,孩子能从小结交到这样的朋友,对以后的人脉积累也是一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