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0352房网讯:20年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贷出了全国第一笔个人房屋贷款;15年前,商业性个人房贷在中国大小城市全面铺开;而到眼下,曾经不愿欠钱的中国人买房却生怕银行不贷给自己。这是中国个人房贷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商品房的发展史,它们的背后,则是一部鲜活的中国“房奴”进化史。

商品房时代下房奴的命运“房奴”一词出自《购房成不能承受之重 31.8%房贷一族成“房奴”》,文章中说道很多按揭买房的人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房奴,就是房子的奴隶,工作赚的钱不是为养老婆、儿子,而是为了养房子。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个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共同出资,在城市里买一套房。
有人就对三代“房奴”的命运进行了盘。得出的结果是:“房奴已成功解套,”资产或过千万;最惨的是80后,运气差的几乎要用70%的收入来偿还贷款;90后或许是已经被高房价“置之死地而后生”,住房观念开始变的“潇洒”。
三代“房奴”的命运,折射出房地产业的特色:在过去近十年的单边式上扬周期中,房地产市场不仅造就了巨大的国民财富,深度改变了中国的城乡结构和面貌。同时,房地产也对中国的土地、财政和金融问题构成全面侵袭,成为一个左右经济增速、影响发展模式、任人诟病的“绑架者”。
虽然被诩为支柱产业,但房地产却承载了太多复杂旋律。在中国,它不仅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同时还是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房奴”一词,饱含着对房地产问题的社会伦理道德讨伐。
房奴命运的跌宕起伏,背后关联着诸多改革发展问题。比如:如何改变中国人“重买轻租”的购房置业观念?如何以制度的搭建,实现收入增长与房价上涨的最佳“搭配”,从而摆脱国民收入分配机制随房价波动被动摇摆的局面?以及如何解放“房奴”,培育、壮大中产阶级,为中国社会的阶层弥合赢得主动权等等。这些问题,依赖着未来房地产业的机能进化与完善。
贷款曾经是件“丢脸的事儿”虽然房贷业务从无到有已有20年,但房贷真正的发展期是从1997年开始的。这一年,央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贷款比例最高限额是房价的70%,贷款年限最长为20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商品房和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走近普通百姓身边。
首批办理房贷业务的人,很多都是浙江等地的生意人。在那个买房仅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的年代,“花后半生的钱买前半生的房”在老百姓眼里还是个新鲜事,贷款是“丢脸的事儿”。#p#副标题#e#
首批房奴“赶上好时代”1998年前后,福利分房停止,所有人都傻了,没命的向单位争取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没有搭上“末班车”的人也只好认命,掏钱购买商品房。到2000年,个人消费占到了全国房地产消费总量的70%以上。
让那些本来买房只为单纯自住的人没有想到的是,房价在后来短短几年间翻了三倍以上。如果我们把“房奴”的概念泛化,第一拨贷款买房的人首批房奴无疑成了新房奴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在经济学家眼里,这些“赶上好时代”的“房奴”无疑是在房贷发展的20年中,与地产商和银行并列的最得意的赢家之一。
个人房屋贷款大事记1992年5月,第一笔个人购房贷款发放。
1994年5月,《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发布,为按揭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7年4月,《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发布,贷款最高比例为70%,年限最长为20年。
1998年4月,央行正式推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
1999年,个人住房贷款条件进一步放宽,贷款年限最长25年,贷款额上浮到39万元。
2000年2月,住房实物分房在全国停止。
2001年,温州炒房团诞生。
2002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3年,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2004年9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对控制商业银行放贷风险做出规定。
2006年3月,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房奴”一词出现。
2008年,央行宣布,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首套住房和改善型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2009年至今,国家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二套房涨利率、停止三套房公积金贷款等措施,限制投资投机购房需求,支持自住需求,控制房价过快增长。
中国首批房奴即将还清房贷从本世纪初我国迎来第一批住房贷款热潮至今,首批房贷将迎来清款大限,首批房贷族也将迎来集体还清房贷的日子,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对此广大市民应该注意,在还清住房贷款之余,别忘记办理相关手续。
房产增值,首批“房奴”幸福的摆脱房贷“枷锁”。
据了解,在10多年前,国家大面积施行住房货币化政策,同时银行开始对居民住房贷款“开闸”办理。从本世纪初开始到2003年前后,我国才迎来第一波房贷高潮。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将过去,很多首批房贷族也将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
其实对于首批房贷者来说,目前的还款压力已经很小。比如辽宁鞍山,2002年商品房价格大多在2000元以下。福利分房的全面叫停和各家银行大力推广房贷业务,促使了当时贷款购买商品房出现了一波高潮。当时房屋总价也多在10万~30万元,市民贷款额度大多都在20万元以下,每个月还款也就在1000元左右。山东、安徽的情况也都差不多,首批房贷一个月大家都是还1000块钱左右。经过10年时间,百姓收入提高的同时,房价也出现了大规模上涨的行情。当年的房产往往已经增值了几倍甚至更多。不只是10年期的人到目前基本上将全部还完贷款,也有一部分当年办理15~20年期限贷款的市民,也早就具备了还付能力,因为1000块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很少了,所以很多人纷纷提出提前还贷,应该说,这10年间,首批房贷基本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