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让更多的开发商投资转入了非住宅开发,政府还要用这些土地去换取柴米油盐钱,那么这部分是挤不掉的。为了保证商品房住宅的供给量,以平衡市场中的商品房住宅价格的上涨调控目标,这部分土地还要供给以换取保障房的建设资金,这部分住房还要建设,否则就会出现价格的上涨和反弹。那么可增加的生产能力从哪里来?难道仅凭一纸命令与合同就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假如这1000万套的面积为新增面积就要将竣工面积从8.34亿平方米提高至15.84亿平方米,至少也要13.6亿—14亿平方米的住宅竣工量,这几乎也是没有可能的。也许住建部在计算投资要花多少钱时,并没有计算这些工作量要增加多少农民工、多少管理队伍、多少机械生产能力、多少政府监管能力吧。
中国真的能实现当年竣工面积接近于翻番或最少增加60%的建设生产能力吗?这里还同时要保证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教育与商业配套的生产能力和竣工面积。我不知道谁疯了,但至少我知道认为这种大跃进的生产方式可行一定是有人疯了。
再看看列表中,2009年的房地产开发开复工总量为32亿平方米,而竣工总量仅为当年在施工面积的22.7%。2010年的新开工量迅速增加,当年在施面积突破了40亿平方米,但竣工量仅为18.7%。如此计算下去,今年的竣工总量如果要达到13—14亿平方米,那么今年的在施总量又应该是多少呢?
2009年全部住宅竣工量约为700万套,2010年约为710万套,而今年在商品住宅量不减时新增保障房1000万套,这可不是个随随便便就能吹出来的。
我不是神,无论如何都算不出来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大约只有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粮的胆量才能梦想出这种神的力量。而今天却是政策在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种神话的实现。
假如中国人真的创造出这种神话,那么会给中国的经济与中国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这大约也是有史可鉴且教训深刻的。我不认为能分析出存在这样的问题时还坐山观虎斗,更不希望再重新体验一次大跃进失败的恶果。我宁愿让这个为了民生而有无限光彩的保障房计划慢下来,也实在不愿意让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胡来拖垮了中国的经济。
请有关决策部门再仔细、科学的算算中国的生产能力吧,仅有地有钱未必能完成这样一个大跃进式的目标任务,该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了。
上一篇:易宪容:房地产税争议背后有极大地玄机
下一篇:刘光宇:中国房奴是靠什么支撑着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