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广泛传播的夸富文化和拜金现象。在城市建设上,大同似乎也有着同样的矛盾和对立:一方面是老城的破败不堪,另一方面是全新城市规划的高起点和大手笔。大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应该说,大同房地产市场近几年在经济发展的支撑下,通过不断向北京等大城市的学习引进,项目的品质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很多北京有的建筑品质在大同的楼盘中都有了,特别是建筑材料和硬件配置方面,都在明显地向北京的高档楼盘看齐。
大手笔打造城市建设
眼前的大同,让人感受到一种极度强烈的矛盾之下的张力。印象最深的还是新任领导班子雄心勃勃的城市复兴规划和城市建设上的大破大立。
在强有力的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之下,大同继北魏都城、辽金陪都和明清重镇之后新的一次城市复兴看来已经指日可待。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刻,作为房地产建设者的业界同行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大同房地产的未来,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大同只是一个城市人口七、八十万,连同矿区人口在内才超过百万的中等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有限,但房地产市场上却出现了很多千万人口城市才有的大城市病,最突出的就是“三高两大”:高地价、高容积率、高楼层和大户型、大进深。出让地块地价每亩动不动3、4百万,项目容积率经常达到3左右,新开楼盘往往清一色的30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很象被讽刺为“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香港建筑的特点,离宜居的标准差距甚远。
在香港,120多平米的房子就可以被称为“豪宅”,而大同目前市场上的户型面积多数是15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在户型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浮夸倾向,而15米左右的大进深又严重影响了室内自然采光的效果和居住舒适度,可谓大而不当。
这种房地产市场的“高大”形象,如同许多中年人的高血脂、脂肪肝一样,是一种典型的房地产富贵病,是一种长期贫穷落后之后暴饮暴食造成的亚健康现象,其中透露了以往过于落后的大同房地产市场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焦躁心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城市都曾经出现过,因此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现象,但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
大户型高层成为楼市主流
其实,密度不高、空间优雅、节奏舒缓的中等城市的生活环境往往是最令人羡慕的。大同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在规划建设上应该尽量形成自己的优势,创造真正宜人的城市空间和人性化尺度,不能简单地去与大城市比繁华、比高度。住高层是人口过分密集的大城市居民无奈的选择,绝对不是现代化的标志。把大城市的高楼和高密度搬了过来,但大城市由于人口和资源优势造成的繁华和发达却搬不过来,如果搞成这样的结果,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呢!
大同不是香港,大同并不缺地,大同没必要盖这么多冰冷的高层建筑,没必要搞这么高的容积率,没必要有这么高的地价,也没必要设计这么大的户型面积和进深。大同的房地产到了需要减肥的时候了!
对大同这样的后发展城市而言,城市建设必须要向先进的大城市学习,但这种学习应该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不能生搬硬套,而且还要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因地制宜的成果,这样才能做到后发制人。
上一篇: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建铁一中项目的征地通告
下一篇:“深厚底蕴”造就大同地产市场持久发展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