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
由于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向,宏观政策将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之间寻求最佳平衡,所以大同市信贷总量偏紧,信贷投放会定向宽松。大同市经济呈现“慢热快冷”现象,与货币政策周期协调存在滞后性,前9个月,全市各项贷款较年初仅增加71亿元,较同期少增56.5亿元,信贷紧缩趋势明显。
年内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向,将维持一种“总量偏紧,定向宽松”的格局,基于这一判断,年内大同市的信贷投向将偏重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农和中小企业及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扶有控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这是记者日前从人行大同中心支行获悉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放贷力度,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在内的各类资金投入,支持完成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各农村金融主体,重点支持农业农村中长期建设项目。
如农田水利建设、县域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完善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银行体系,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三农、节能减排等领域的信贷支持,选择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经济总量中占比高的企业和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
扩大银团贷款规模,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多用银团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通过银行总部直贷和系统内银团贷款的方式,吸引区域外资金,弥补本市贷款规模的不足。
上一篇:房价何时回归常态成为大同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下一篇:关于征求大同公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意见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