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成了一个又一个新型保障性住房小区,一大批祖祖辈辈过着“打炭、生火、烧炉子、睡火炕、挤旱厕……”生活的人,住上了崭新的楼房。
在规模宏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大同市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普通管理者、建设者,都千方百计将工程做成民心工程、民有工程、民乐工程和民富工程,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名城保护有机结合,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大同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始终贯穿执政为民、民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规划建设的高标准,让保障性住房成为受益群众改变人生、创造新生活的新起点。
二是民生改善与城市品质提升有机结合,把民生工程办成民有工程。大同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到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群众的承受能力,实施了特殊的惠民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零成本以旧换新,优惠价保障住房,成本价以小换大,限制价让利于民,市场价求大求好。
三是商品房开发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把民生工程办成民乐工程。保障性住房在设计标准上,我市要求规划设计单位按国家建设标准,满足冬至日至少两小时的日照要求,严格控制容积率,宁可多占用一点土地,多花一些钱,也要把安置房建成百姓的幸福家园。
四是御东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富工程。大同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筹资、整体创新,在御东开辟新区,利用土地成本开发较低的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变“死钱”为“活钱”,集聚资金用于旧城改造棚户区,让老百姓实现多年梦想,在黄金地段拥有一套楼房,增加百姓的家庭财富,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富工程。
上一篇:大同市携四个优先棚改政策力建五脏俱全小城镇
下一篇:大同市政府怀揣建设蓝图实现新旧之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