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加大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绿色发展、城市生态宜居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丰立祥对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设“生态强市”作了这样的阐述。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四化”战略之“城乡生态化”的重大举措。生态建设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山川秀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新大同正在向我们走来。
生态建设之于大同,显得更为迫切而重要。作为举世闻名的“煤都”,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同在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一个300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巨大的历史欠账下失去了昔日的魅力。 “十一五”时期,我们提出绿色崛起、环境优先的生态化发展战略,全市城市绿化投资2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2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投资20亿元,新增供热面积304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87%;环卫基础设施投入4.19亿元,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污水处理、供水管网建设均有了较大的突破,实现了建设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迈开了向国家级园林城市进军的步伐。
按照“十二五”规划发展任务,大同要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成为京津冀蒙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实现这个目标,生态建设至关重要。生态立市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推进生态立市战略,需要我们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并行、城乡山川齐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要大力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太行山绿化和生态修复五项工程;要构筑城市生态框架,保护好城市水源地、城市生态廊道等生态系统敏感点;要加强城市河、湖、水系治理,增加生态环境用水,维持自然生态功能;要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绿地、企业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城市交通干线和城市水系建设绿色走廊;要完善激励约束和生态补偿机制,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绿化荒山荒坡,建设生态县城、生态村庄、生态企业、生态单位,把大同打造成生态名邑。
上一篇:本站公布各市1到3月份省市重点工程排行榜
下一篇:塑造城市新形象 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