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道路上飞驰的汽车川流不息,道路两旁掩映的树木间走着悠闲的市民,路旁的座椅上一位老人晒着太阳,一位年轻的妈妈看着孩子扶着色彩缤纷的花坛边蹒跚学步……
近年来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飞速推进,一条条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配套设施齐备的城市道路相继建成通车。2008年、2009两年间我市建设改造城市道路44条、133公里,桥梁28座,总投资约70亿元。今年年初,我市开工建设的44条道路和2座桥梁目前大部分已完工。
精心建设每一条路
城市道路建设难,难就难在管线施工这样的隐蔽性工程。管线工程包括自来水、电力、燃气、热力、通信等各种各样的线路,这些线路埋在路面下,虽然看不见却会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稍有差池就可能得再刨开路面。如此众多的管线,施工单位要一种一种地铺设,铺完了一种验收一种,验收合格了下一种线路再接着开始施工。而自来水、热力和燃气这三种管道,施工完毕之后还要进行打压测试,确保没有漏气、漏水的地方才能回填,回填的土层还要一层层地夯实,一旦夯实不到位将来路面就会产生下陷的问题。这些路面之下的功夫,虽然看不见,但是必须经得起居民生活保障、雨污水排放等各种经久的考验。路面的施工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水稳基础层,一般要铺两到三层的混凝土层或二灰层;另一部分是面层,一般要铺粗粒、中粒、细粒三层沥青混凝土。这几道工序要一层一层地铺,铺一层养护几天,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再开始下一层的铺设。此外,从2009年开始我市陆续开工了30座桥梁的建设,包括3座御河大桥、1座十里河大桥、5座铁路顶进桥、1座大沙沟桥、10座道路下穿立交桥、7座干渠桥及北出口互通工程以及今年开工的得大高速特大桥、北都桥。
破路、挖槽、铺沥青、筑钢梁……所有的过程和细节连在一起,成就了我市近三年来的城市道路和桥梁建设成果:88条道路、30座桥梁、总长200多公里、投资100多亿元,从这些数字即可体会到市民的出行条件的极大改善。
打造城市未来之路
魏都大道,全长11公里,2009年改造完成,北起火车站、南接京大高速和大运高速,是我市旧城区的主干道之一。
南环路东延,全长13.22公里,2009年新建完成,东起大同飞机场,西至御河东路,是机场直达市区的快速通道。
御河东路,全长5.26公里,2009年新建完成,北起平城街东延,南至南环路东延,是我市御河东岸贯通南北的主干道之一。
南环桥,全长1320米、主桥长度700米、桥梁宽度42.5米,三座从西到东、由低至高、排列有序的无背索斜拉拱塔,象征着大同历史上在北魏、辽、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时期的三代京华和大同历史文化艺术上的三个巅峰期,同时也寓意着大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南环桥正式通车后,开辟了市区通向御东新区的另一个通道,也让从“空中通道”赴同参观的游客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旧城区。
平城桥,全长1520米、主桥长度723米、桥梁宽度43米,桥体采用稳重大气的对称结构格局,以云冈石窟古建筑尺度比例,糅合了历史传统造型图案符号,四座耸立的装饰塔虽只具雏形,但其美丽身姿已展现无遗,古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历史韵味尽显。通车后,该桥已成为连接御东新区与旧城区的又一重要通道。
兴云桥,全长1620米、主桥长度693米、桥梁宽度50米,桥主体以“大同古都”为主题,桥墩采用边塞古堡造型元素,再配以大同砖雕、祥云图案,构成气势恢宏绵延亘古的“城堡”,南北主道在东引道处呈环抱状,而环抱处将兴建一个大型广场。兴云桥的独特之处在于,桥的南北主道之间保留了旧御河大桥,并改造成步行商业街,承担起沟通新区和旧城之间商业连通的重任。目前,兴云桥仍在紧张施工。
数字是枯燥的,然而正是数字体现了我市道路与桥梁建设的巨大成就。目前,御东新区已形成了由御河东路、文兴路、文瀛路三条南北向道路和平城街东延、兴云街、西京街、南环路东延四条东西向道路组成的“三纵四横”的路网格局;而旧城区路网结构趋于合理、承载能力大大提升,旧城区与御东新区、矿区联系更加紧密,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也为城市未来的腾飞做好了准备。
没有历史文化的城市没有底气,没有山水园林的城市没有灵气,没有高质量城市道路“骨架”和通行能力的城市也就缺少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发展旅游业的城市需要更多更好的道路,向往大同名胜古迹的游人需要更多更好的道路,而每天与这座古城“亲密接触”的市民更需要建设者们的努力。
上一篇:大同今年城建规划
下一篇: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