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大同这座古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传统的四合院古民居无疑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传统的四合院也被称之为古城的灵魂。
经过几年的施工修复,大同市古城东南隅的四合院民居改造工程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云路街,县楼南、北街,鼓楼东街等12条历史街区内的共计98处传统四合院落的修复已经全面铺开,其中约40处四合院已初具形态,部分历史街区的街面古韵已经整体形成。
提到大同的古老街巷和传统民居,很容易让人想起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的赫赫名气,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虽为人们的居住建筑,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老北京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也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变迁的痕迹,并生动地反映着社会风情。也正是基于其的文化内涵,才让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让人趋之若鹜。
一部分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已经清晰,一些历史街区的历史原貌正在恢复和体现。古城的美好愿景也在名城复兴的进程中渐渐地展现。但是,就是这一古城中的重要文化遗存,在一个时期以来,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妥善保护,在岁月的摧残之下,很多四合院已经成了危房。
在原本有着清晰的功能划分的传统四合院中,由于涌入大量的住户,乱搭乱建十分严重,烟雾弥漫、污水横流,古城中极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古民居变得杂乱、残损不堪。伴随着古城复兴的进程,大同古城的古街巷、传统民居也迎来了一个重新焕发光彩的春天,按照历史原貌修复后的传统民居和古老街巷也必定会为大同古城的旅游注入强劲的动力。
显然,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能够给大同古城带来启迪。相比之下,大同的四合院在汇集了北方传统民居特点的同时,也形成了独有的地域特色。形态各异的门楼中,有广亮式、抱厦式和垂花式等不同式样,而且大多做工精细,奢华尽显。
作为古城四合院附属的抱鼓石、上马石、旗杆石、拴马桩等等,都有着属于这一地域的独特文化内涵。因此,在整修传统四合院、恢复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将传统民居和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古城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的独有文化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上一篇:享城建给大同2011夏天带来的无限凉爽
下一篇:关于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拆迁征地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