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长耿彦波告诉记者:“经营一个城市,就是让整个城市的升值。一个有价值的城市才是有未来的,有希望的。从计划经济眼光看,城市建设是个无底洞,而从市场经济来看,城市建设又是一个产业。”
生态,一个城市的灵魂
耿彦波认为,城市迈向现代化有两个重要的轮子。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工业化。而地方经济要发展,首先要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大龙头、大战略来对待。他始终认为,搞城市建设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改善城市面貌,搞政绩,更应该是为了这个城市的大经济,是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
据了解,伴随着大同市的城市改造,大同市土地也升值了。大同市国土收入由2007年的2.5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50亿元。在城市经营中,城市升值了,土地也升值了。同时,市政的市场化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耿彦波认为,市政的一些建设都可以采用BOT的方式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化的运作是更有效的,企业化的制度安排是更合理的,政府用少量的钱来撬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城市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没有健全的平台,单个的企业是无法取胜的,所以耿彦波更愿意把城市的改造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找到一些经营城市的出路。
建设,一条经营城市的出路
城市要发展仅有生态是不行的。城市经济发展如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成为大同的一个重要的命题。过去,对于城市的发展大家或许还会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但如今,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共识是:先要绿水青山,再要金山银山。
耿彦波告诉记者,过去的“招商引资”在大同已变成“招商选资”。大同市在选择项目时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来建设的。再好的企业,再有经济效益的企业,达不到标准,也是不让进入园区的。
近年来,大同的城市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生态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去年以来,大同的招商引资有了很多突破,包括中海油的煤制天然气、华润啤酒、复兴集团钢铁项目,还有正在谈的汽车城项目、煤机制造项目等。同时,大同将充分利用自身制造业的基础,大力发展制造业,把大同造成“制造业之都”。
在涉及到城市发展未来的重大问题中,大同市把环保关作为最重要的关口,虽然可能会少选到一些项目,但耿彦波相信这会使整个的城市品质提升起来,产业的品质提升起来,会引来大量其他好的项目。大同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造,将生态真正注入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并成为这个城市发展的灵魂。
上一篇:文嬴湖公园又现“观景挑台”观光美景
下一篇:大同市坚持三大战略五大工程发展主线
·动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