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迎来拐点之际,各地的土地出让计划频现流标。有迹象显示,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开始有所行动。比如,杭州经济开发区近期出台文件,提出对经济开发区企业员工首套购房发放补贴;重庆重提购房退税,强调对首次置业补贴;北京下调土地竞买保证金并放宽交款时限,并放松土地出让中关于保障房的配建条件等。
“前一个星期,出让地块的底价还不知道,前三天才公布,根本来不及准备。所以猫腻也多。”朗诗集团投资部经理黄晓铃说。可见的是,在有些城市的土地出让过程中,出让方会人为设置门槛。一位上市房企高管还提到,如果是内定的话,开发商报名直接就被劝退,要么就在招标文件上动手脚,让你来不及报名。
此番国土资源部网站挂出的《意见》还特别提到,要“推进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新设矿业权,深化土地和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审批接办分离、网上报批、联网审查、集体会审、限时办结、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黄晓铃12月7日称,目前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的土地出让制度相对比较规范,而部分中西部城市则不太规范。她举例说,山西某市相关部门办事效率比较低,从拿地到开盘要三年,有些项目等不及,可能没拿到预售许可证就开始出售。拿到预售许可证后,价格可以再升回来。
黄晓铃还提到,到部分城市拿地,开发商前期就要介入,要付钱办好拆迁,因为很多出让地块都不是净地,“有的定向给你,有的不拍给你,另外补一块地作为拆迁费偿还给你。”据黄晓铃介绍,在部分城市出现的土地出让违规行为中,改变出让用途较为常见。比如,工业园区的用地开发出大量的住宅。
不仅仅是出让前,对于土地出让后的监管,此番《意见》也有提及:“建设用地出让后,必须依法管控,不得擅自调整修改容积率指标等土地出让条件;依法改变土地用途和调整容积率指标的,应依法按照市场价格补缴土地出让价款。”
此前,部分城市土地出让中,更改容积率也并不少见。“和当地规土局说一句就好了。比如某公司曾拿到一块动迁安置房地块,但实在没钱开发,政府就把安置房改成商品房,然后拿出售款付安置费。”前述上市房企高管说。银亿集团营销总监王士章12月7日称,上海几乎没发生过擅自更改容积率的事,原则上更改要以楼板价补偿。
不过,目前地方政府的松绑基本上没有触碰限购与限贷的调控红线。业内专家表示,预售资金监管的立意在于控制开发商的现金流,防范烂尾楼的出现,使开发商利用预售资金拿地再开发等高风险行为受到监管。
上一篇:太原国土局开展专题会议突击检查违法用地行为
下一篇:合肥在建高架桥塌方官方戏称是在做破坏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