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一边是陆续公布的年报显示上市房企负债率大幅提高;一边是调控利剑不断出鞘,成交量持续低迷倒逼开发商开始积极促销。种种迹象显示,楼市买卖双方的博弈正朝有利于购房者的方向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商品住房供不应求,开发商掌握着核心信息,楼市处于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里,开发商不仅拥有定价权,还牢牢掌握着话语权。而住房作为生活必需品,在过去几年投机盛行的氛围里,“一房难求”更让购房者叫苦不迭,这种状况能否随着调控深入和楼市调整而改观?
有业界人士认为,当楼市成为买方市场,或者说买卖双方博弈力量相当时,市场才是有效的,楼市才能真正进入理性运行的轨道。显然,随着土地开发资金消耗量增多,开发商资金链紧绷,将迫使其在定价上考虑购房者的承受能力,开发商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会有所减弱。
促成楼市缓慢向买方市场转变,除去话语权的渐进式转移,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从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商品房经营者要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销售。业内专家表示,此举是打击捂盘惜售、囤房涨价政策的延续,在促进楼市的信息公开上又进了一步。从效果预期看,将迫使开发商在定价时更为合理,加快推盘节奏。
楼市中销售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一直广为诟病,有观点认为这是造成开发商与购房者话语权不对等的根本原因。按照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否则交易就是不公平的。商品房销售信息公开化成为趋势,无疑为楼市向买方市场过渡再添有利条件,改变目前买卖双方博弈力量悬殊和对市场影响力失衡的状态。
过去几年,购房者的预期受太多因素左右,受各式各样的信息和言论影响。投资者更成为了市场里的“摇摆人”,购房者不但要与开发商博弈,还要与投资者博弈。如今在对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持续打击下,楼市的博弈机制已经相对简单,购房者作为买方的力量开始显现。加之政府对住房的居住功能重新定位,投资者搅动市场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开发商尽管还握有定价主动权,但在成交低迷、资金链趋紧的趋势下,不得不在定价上根据买方的购买力和预期重新考量。
更为重要的是,购房者经过这两年楼市的跌宕起伏,购房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众对楼市运行和房价上涨机理有了大致了解,消费和购房心态已经相对理性。加之政府通过持续出台调控政策加以引导,限购、限贷切断了投资者的炒作渠道,开发商坐地起价、哄抬房价的行为也被严厉打击,购房者已经很难再被各种言论所煽动,出现过去两年多次出现的恐慌式购房。
上一篇:探讨楼市可持续发展 将在4月1日正式开起
下一篇: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