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上演的裸婚,经过近多月的发酵后,演变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可真的有愿意裸婚的吗?我看未必吧!在如此现实的社会下,房子就是结婚证一点也不夸张。
前不久,BBC的旗舰节目《新闻之夜》播出了记者贾斯廷·罗拉特在北京采访后制作的一段节目。标题《中国男人:买房是结婚的前提》很是抢眼,内容也很有意思,说的是中国男人找老婆之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他发现,在中国,大批民工住在防空洞或者其他地下设施改成的“公寓”中。小杨说,“没有房子,不会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小杨在北京摆摊儿卖手机,每月的工钱只花1/10用来“租房”。他梦想攒足了钱买房子。因为,没有房子,“永远都不会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
月收入超过1000美元的电脑软件工作人员龚本如和两个朋友合租一间散发着“汗水和臭袜子”味儿的违章建筑。小龚说,“中国姑娘很实惠,有房子才能成为够格的单身汉。”
罗拉特说,中国男人买房和娶妻之间的关系也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人总收入的1/3都用于储蓄,远远高出美国人的5%。许多国家都敦促中国拉动内需,希望以此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但是,如果“不买房=不娶妻”,恐怕怎么鼓励小杨和小龚多花钱都没用。
说了这么一段中国人的故事,不过是为了抛砖。英国年轻人其实同样面临着买不起房的窘境。
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之一哈利法克斯5月底公布的调查显示,大约2/3的“无房一族”年轻人对这辈子买房“不抱希望”。
哈利法克斯委托“国家社会研究中心”对8000名年龄在20岁-45岁之间的青年人所做的调查发现,77%的人希望未来能买房,但64%的人说,买房的可能性为零。报告说,首期过高、银行贷款条件限制严格,都是让很多年轻人无法入市的原因。
和小杨、小龚省吃俭用不一样的是,报告还发现,只有5%的英国年轻人在为“攒足首期做必要的牺牲”。哈利法克斯相信,下一代的英国人大多数将成为“租房一代”。
买房,是英国人的梦。有句俗话——家是英国人的城堡,也有人说,“有房民主”是英国的骄傲。大多数人有房,让英国相对来说更稳定、更和平。因为,有房族相对于国家,就像股东相对于公司一样,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回顾几次买房经历,我清楚地记得,在金融风暴刮到英国之前,拿100%的贷款买房是正常现象,甚至可以借120%的贷款,把律师费、印花税、装修费、置家费都打进去。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更是给英国人买房的热情煽风点火,有房族的比例日渐高升。
梦,总有要醒的时候。金融风暴以来,银行小心谨慎。不少按揭公司坚持要求买方支付25%的首期。
根据“抵押贷款理事会”(CML)的估计,2010年,贷款人需要支付的首期比例是23%,5年前,这个数字只是10%。理事会说,今年3月的最新数字显示,平均首期仍然维持在21%。
上一篇:楼市政策限字令当头然而呼市房价却涨字在领跑
下一篇:移民投资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房地产市场重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