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不动产统计,2011年上半年,15家品牌房企共在三线城市拿地32幅,拿地金额超240亿元;二线城市拿地共33幅,拿地金额在210元以上。其中杭州、武汉、长春、成都等地拿地规模较大,金额也较多,其中长春最高,共有6幅土地成交,成交金额达41亿元。一线城市拿地共13幅,拿地金额在132亿元左右,其中北京土地成交仅2幅,全部为保利地产拍下
“面对二三线城市限购突降,绝不是简单的进退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推行二三线战略的企业,手头握有大量二三线的土地储备,无疑变成了烫手山芋。”柴一峰直言。
面临这一难题的,也包括了诸多品牌房企。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粟日表示,从品牌房企拿地的区域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正在减少,形成了以三线城市为主,二线城市次之,一线城市最末的土地市场趋势。
“此前较长时间中,由于一线城市调控观望,且地价高,可出让土地越来越少,而三线城市不仅地价便宜,且有较大升值空间,开发商逐渐倾向于向二、三线城市发展,从区域上看,四川、东北、中南、珠三角周边地区较为开发商所青睐。”粟日说。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本土龙头企业,面对限购令,正在积极应对。江苏中大集团董事长谈义良就在上述复旦论坛上表示,中大集团坚持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这恰是应对调控的最稳健策略。“随着市场变化,也将尝试一些新的领域,丰富投资分散风险。例如目前并不受多数房地产企业青睐的工业地产,中大就很有兴趣。”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还认为,由于中国广大的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市场结构,限购政策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当初一线城市限购的影响各有判断,二三线城市限购的理解,也并非一味悲观。
张宏伟则分析,首先,从区域上考虑,限购重点还是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位居一线城市周边受一线城市房价拉动较大的二三线城市;其次,房价涨幅较高的个别西部省会城市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热钱较多的二三线城市,如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温州、义乌;第三、一些房价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如潍坊、丹东、宜昌、韶关以及南昌等。
即将降临的二三线城市限购,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半年报的靓丽业绩也瞬间变成了“过眼云烟”。因与果往往瞬间转换,恰恰因为上半年二三线城市过于火热,限购即至。
随二三线城市限购消息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各大券商的报告纷纷下调了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的盈利预测,认为新一轮调控意味着将全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世联地产报告直言,下半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上一篇:开发商各推买楼送车75折优惠缓解楼市库存压力
下一篇:商业地产将成为比住宅市场更靠谱的楼市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