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曾经知名度远扬的海草房却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海草的消失也就是近十多年的事情。”顾家岛社区村民顾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海滩近水养殖的大规模兴起,养殖肥料在海中大量使用,使得海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本绿油油的海草日见其少。
现在居住在海草屋中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也正是这些由老人居住的海草房,让文明的进步带来的喜悦和海草房的减少带来的惋惜交织在一起。那些历经无数风雨的海草房在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目前,薛家岛南片渔村渔鸣嘴、顾家岛、董家河、施沟、石岭子、刘家岛、鹿角湾等7个村庄,整体搬迁已经列入政府议事日程,为村民新建的安置房也在昼夜施工,普查中了解到的45处150间海草房该如何保存和保护,成为政府部门和村民们关注的焦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都提交了保护海草房的提案,该如何保护岛城的海草房许多市民也在关注中。
长久以来,胶东半岛一种被称为“海草房 ”的传统民居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的老屋 ,据说这种海草缮制的屋顶,保用40年不漏雨。稍加修缮,海草房可以使用一两百年。海草房被人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相提并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并肩兀立于祖国的遗产宝库。
11月25日,记者在薛家岛拍到的“海草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以石为墙、“海带草”为顶、防虫防漏的民居已处在绝迹边缘。记者用三天时间,专程到薛家岛街道南岛片区——鱼鸣嘴、董家河、施沟等渔村,对岛城所剩无几的海草房进行了探访……
记者前往薛家岛社区采访时,正值岛城一场小雨过后迎来冷空气寒流,站在冷气袭人的海边就想找个暖和的地方猫起来。但当走进鱼鸣嘴社区薛瑞东家的海草房时,房间中的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正在炕上喝酒的房屋主人薛瑞东笑呵呵地指着堂屋中的灶台,用地道的当地口音介绍“小土鸡已经炖很长时间了”,灶台的炉火不仅把土炕烧热,屋顶厚实的海草还把热量全都“捂住”了,全家人穿的都是单衣裳。
薛瑞东告诉记者,鱼鸣嘴共有5处海草房,他家海草房最“年轻”,只有59年历史。那是1952年秋天,其三大爷薛焕功在朝鲜战场牺牲后,家里人用政府给的600元钱抚恤金,盖起了这4间海草房。虽然海草房年近六旬维修过多次,但厚实的海草屋顶至今也未动一下。如今,薛瑞东利用海草房的几间房屋办起了“渔家乐”,游客坐在海草房内感受的除了海餐美食,更多的是体会海草房的那份情怀。
为了让市民认识和了解海草房,开发区有关部门在唐岛湾公园建造了两座模拟的海草房,但是面对同样是用海草覆顶的海草房新建筑,许多薛家岛的渔民们看后并不认同这就是过去的“海草房”,他们感觉本该用海草苫就的屋顶,现如今只是“铺”在上面,完全没有过去手艺人的感觉。
海草房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尤以荣成、青岛等地区最为集中。海草房的造型、颜色也传递着丰富的审美信息,灰褐色的海草苫成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石头和黄泥塑就的马鞍式屋脊厚重而高耸,在蓝天、碧海、绿树的映衬下愈加显得古朴而稳重。 在记者采访时,听到最多的是海草房已经面临绝迹 ,因为现在“既没有懂手艺的师傅,海里也见不到做屋顶的海草了”。
上一篇:全国各大城市浓情上演第四季度楼市疯狂促销潮
下一篇:武汉房管局严打经适房出租 三家中介上榜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