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房地产开发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表示,近来购房者热情的再度释放,其实从一个侧面提醒社会:限购政策是“堵”,想方设法加大土地、商品房、保障房的供应是“疏”,而打破楼市僵局应该“堵”“疏”相济。
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楼市调控政策,国内主要城市的成交量一落千丈。但就在很多购房者等待“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时,一些城市的新房成交量突然放大。探究起来,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两张面孔清晰可辨:
一是目前国内住房需求仍然旺盛。无论是结婚的年轻人、需要改善的家庭还是投资者,都有着购房的迫切心情。尤其是在通胀背景下,很多人苦于投资渠道有限,买房成了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择。而严厉的楼市调控压抑了很多人的购房需求,一旦条件允许,这些需求就会猛烈释放出来。
二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因为没找到替代性的“钱袋子”,依然难以对高房价痛下杀手。无论是各地出台“限价令”变味成“限涨令”,还是在落实“一房一价”等具体政策上,一些地方政府的调控之手仍然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更耐人寻味的是开发商。面对不断加码的国家政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观望者有之,融资不降价者有之,顺势调整者有之。这些推出“日光盘”的开发商都在调整发展战略。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最近房子的热销说明国家的调控起了作用,这个导向符合民生需要。”
“房地产业依靠高杠杆、低利率的时代过去了,依靠房价持续上涨的盈利模式过去了,开发商要学会在正常市场环境下生存。”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微博)指出,开发商应当告别一味追求利润的“单向度发展”,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宏观坐标系中,寻求自身发展的平衡点。
上一篇:住建部联手各地政府签订保障房建设目标责任书
下一篇:住房反暴利规定即将出台全国房价放缓势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