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称,2012年将是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行业最艰难的一年。行业利润急剧萎缩,中小企业破产可能激增。不过,它又认为,房价仅止于略有回落,总体降幅不会很大,因为“调控的难度在不断增大”。
房价难降
尽管风声鹤唳,但是房价难降。蓝皮书预测,房价“可能略有回落,但大幅降价可能性也很小”。
消费性需求谨慎观望,购房决策取决于房价变化。对广大无房家庭而言,2012年的自住性购房同样可能更为谨慎,观望态度更为明显。
蓝皮书称,由于需求低迷,几乎不存在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但由于当前房地产开发成本特别是土地购置成本很高,大幅降价将意味着多数开发项目面临亏损,在经济和政策前景明朗前,多数开发企业将选择观望态势,不情愿轻易降价,房价将延续上年的盘整态势。
由于部分开发企业出现债务危机被迫低价处理存量房产,也由于某些大型企业集团为了主导行业重组并购,通过价格战形成对被并购开发企业的亏损压力,因此整体房价也将在盘整中有所回落。但总体上,由于房地产行业准入限制少,行业外资本较容易进入,行业内垄断企业通过价格战实施并购策略很容易被行业外资本进入而打破,导致得不偿失,因此剧烈的价格战很难形成,总体房价降幅不会很大。
房地产行业谋求“过冬”
全国共有46个城市实施了限购政策,有些较中央要求更严格、更具体,在一定程度上演了“升级版”。交易量增速应声而下。与此同时,房价上涨势头初步遏制,观望情绪弥漫。
在此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业绩出现分化,行业生存状况日益严峻。尤其是货币政策紧缩、信贷受控给房地产企业压力尤大。部分小企业资金链紧张,为求一时之缓,不得不“断腕求全”。也有一些小企业熬不过去,甚至关门。
众多房地产延续前年动作,加速转型,寻求行业内的新增长点抑或开拓行业外新领域,寻找突围之路。
根据“十二五”规划,自2011年起的5年内全国将新增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绝大部分将以新建的形式供应。对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从减轻资本金筹措压力还是从加快供应速度的角度出发,都欢迎开发企业参与保障房的配建或代建。目前,万科、恒大、绿地、龙湖、远洋等大部分一线开发企业均已大规模参与保障房建设。
作为民生工程,保障房代建环节的微利显然不足以形成驱动企业进入的力量。为推动保障房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在政策上设定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包括信贷支持和土地政策的倾斜以及其他方面的补偿。因而,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除完成用地出让中配建的要求外,多从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或维系政府关系的角度考虑。
调控困境
蓝皮书认为,2012年,我国房地产政策将继续巩固已有的调控成果,调控政策将不断优化和提升,但调控难度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国内外闲置资本仍然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巨大的投资投机性需求,抑制投机仍将是本年度房地产调控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保增长压力增大,宏观经济调控可能逐步由紧缩转向宽松。
经历了2011年低迷的房产市场交易和土地出让流拍后,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开始不断寻求政策松绑和突破,其中限购政策可能是寻求突破的主要方向。在各利益相关方影响下,2012年部分城市具体限购措施可能有所变化,如对首套住房定义放宽、对二套住房限购放开、对非户籍常住人口限购放宽,限购手段也可能从硬性的交易限制转向信贷限制。
不过,蓝皮书预测,对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考虑城市人口规模限制要求,针对外来人口的住房市场限购可能作为一种常态的制度存在。
上一篇:住建部严查豆腐渣保障房 八大检查组进驻地方
下一篇:限购放宽或是“假信号” 年内限购无松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