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留在一线城市,手上有个把项目在运作,这样的企业可能受影响比较大,但回头来讲呢,这些企业又要细分,从外行业进来到房地产行业来投机的,拿了一个项目下来虽然受到影响了,因为主业在撑着,所以只要宏观经济不出问题,应该也撑得起,宏观经济不能有问题,一旦有问题主业受影响,然后房产又受影响,然后两线一夹击就完蛋了。
因为大型房企的资金规模、业务量的规模,要求他们必须有一个比较全的产品链。他有商业,不光是住宅有商业;另外一个它业务区域分布比较广;还有一类情况是跟这个企业业务的定位相关。我们就可以一个一个来分析:
另外一类情况,如果业务分布范围比较广,比如像万科,业务定位本来是住宅为主,应该讲他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但是为什么似乎他受到的冲击不大呢?一是他开发的从来是以中低端住宅为主的,正好这次住宅调控主要的方向也不是针对中低端的,主要是中高端的,另外一个,万科其实在过去两三年,也逐渐把自己的业务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去扩展了,所以他影响也比较小。还有一类企业类似于恒大这样的企业,本来业务的重点和自身的定位,就是在二三线城市做中低端的住宅,所以不但是受到影响小,反而可能会得益于这次调控。
所以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次从大的特征来讲是分化,如果原来业务定位在一线城市的并且又是以住宅开发为主的,这些企业可能受到冲击比较大,但是大型房企这样的企业其实不多,为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我讲的三个原因,一旦他做大了他必须要去做扩张和业务的扩展。
产品链比较全的,有相当的比重,比如说商业地产,因为这一次的调控主要受到影响的是住宅,所以对产品链比较全的,影响就会小一点。
这两天各家房企的上半年销售情况陆续出来了,数据还是相当好看,特别是大型房企。想就此请教您下,调控背景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是不是意味着下半年房企资金链会好一些?
回头再来说中小型房企,中小型房企在2008年以前在一线城市生存空间就已经很小,在这些地方拿地都拿不到,所以他们已经被迫向二三线城市发展。恰恰是二三线城市,调控对这些城市的冲击不但比较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得益于这次调控的,因为调控把资金都赶过去了。
所以现在看下来,中报出来之后,多数大型企业业绩还不错,我认为情理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也恰恰印证了住宅市场调控还会有持续的加温,为什么呢?
首先,宏观经济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全国总的交易量还在,对宏观经济的支撑还在,国家没有必要放松,反正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房企没有受到影响,本来房企的业绩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不能不顾他们的死活,然而对他们的影响似乎也不大,现在人们的预期和舆论都还没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给宏观经济提供放松的舆论背景,也没必要放松,政策不会放松,就意味着悬在住宅市场头上的这一把剑没有拔走,那么住宅市场难过的日子还将继续。
顺理成章的可以推测,二三线城市如果政策没有去光顾,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呈现好的发展势头,其次商业市场继续会在投资热中,资金还会持续往那走。
这一次的调控是刚性的,活生生的把需求给卡住,不是说你没钱,是不让你买,如果政策还在这卡着,就意味着住宅市场降温还要继续,所以我维持一线城市住宅市场下半年不看好的观点,至少会有一个阶段的价格松动,但最终变化要看政策维系的情况,而政策至少我判断年内放松不可能,明年再观察。
房企中报总的业绩,我认为好的情况是平稳,差的情况是下降,上升的概率比较低。房价大幅上涨,今年是没有出现的,上涨的空间被调控压缩掉,原有住宅利润来源,能维持就不错了。上涨幅度在下降,即便成交量维持的话,利润率也在下降,成交量可能是来自于其他的比如说商业地产,二三线城市地产。
二三线城市就算市场比较好,和前几年一二线城市的大幅涨幅来看,三线城市的普遍还没有那么可怕,所以我感觉就是相当多的企业能保持,但是也有相当的企业是处在下降,总体判断,平均还是上涨的概率很低,在平稳和下降的一个状态里。
上一篇:古洋斋:城市住房限购的关键在地方政府
下一篇:牛刀:2008年的中国房价2011年正在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