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找优惠?就上0352房网![登录] [注册]

严家森:让建筑给城市的生活增添一分诗意

2011-08-03  来源:0352房网  编辑:狄海霞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5%-46%左右,而全世界的城市化率平均值在65%左右。按照目前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的城市化速度,中国城市化的道路还将有15年至20年历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之中,但可以说半程已过。在已走过的前半程中,城市建设取得不少成就,但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中国人多地少,城市土地资源更是短缺的,如果当土地资源在我们这一代人用完之后,留下的却是满眼刺目的建筑垃圾,面对子孙,情何以堪?

  2010年,史上最大规模的上海世博会,其中文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我们的城市,真的就让生活更美好了么?

  诚然,改革开放后这30多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国人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据住建部的统计,1978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而至2009年底,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

  不仅如此,大拆大建中的城市,其面貌以日新月异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城市化在高歌猛进,高楼大厦处处拔地而起,据统计,中国现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也就是每年在这地球建起的新楼房中,有一半坐落在神州大地上。

  这些,的确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人,诗意地栖居”。

  这是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经典名句,言简意丰,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曾对其进行了存在主义哲学方面的丰富阐发。而仅就狭义的居住需求而言,这个短句,也真切地喊出了现代人心灵深处最渴望的人居梦想。

  然而,生活在今天中国大都市中的人们,如果被问起,是否感受到了“诗意栖居”?恐怕大多数人都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我们人均居住面积更宽敞了,小区化的居住环境较之前的筒子楼漂亮多了,我们的城市面貌变迁翻天覆地,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我们的城市和人居,却越来越缺乏了诗意。

  也许现代都市人的诗意感缺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活节奏过快,比如工作压力加重。除了这些城市生活的共同毛病,硬件环境也是令人难以感受诗意的极为重要原因。就硬件而言,一座城市的主要物质构成形态,无疑是一座座建筑以及建筑周边的园林环境。和谐是产生美和诗意的前提,而目前城市之中许多建筑,从建筑取名到规划设计、再到建筑形态,都与周围社区、生态环境和城市人文传统不和谐,无疑是生活诗意的极为致命的硬伤。

  近年来,许多建筑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对当前的建筑乱象进行了相当多的反思和批判。概括起来,目前的城市建筑起码存在以下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千城一面,万楼一孔”。在今天,人们走过一个个中国的大中城市,都是一样面目相似的高楼、广场、商厦。许多在数百年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城市特色建筑,在政绩工程或地产开发的暴利驱使下,一夜之间拆成瓦砾,取而代之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楼宇建筑,或者做成一些不伦不类的“伪古董”。

  二是抄袭成风,缺乏创意。除了城市间的公共建筑的同质化严重,住宅小区更是抄袭复制严重,走入城市中一个个楼盘,又是从外立面到园林,再到户型设计都大同小异。抄袭风的盛行,原因之一是建筑设计界的浮躁之风所致。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地产老板意志主导,如果自身某一款楼盘设计在市场上受欢迎,便到处复制开发;或看中国外或国内某个产品设计随即拍照,让设计师依葫芦画瓢。

  三是盲目崇洋,割断传统。中国已成为国外建筑师的试验场,如今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最喜欢搞的就是国际招标,而国外设计师的作品,许多形态怪诞、造价高昂、能耗巨大,在外国一般都不被采用的作品,大多都被中国官员优先选择。诸如国家大剧院、央视大楼等,就广为诟病。这类盲目崇洋的建筑,它们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而继承中国优良建筑传统的作品,却往往为弃若敝履。而在住宅小区的建筑中,盲目崇洋之风也有过之无不及,随处泛滥着东抄西拼、消化不良的西方建筑元素。

  四是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在大拆大建和房地产业大跃进式发展中,粗制滥造的建筑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监管较差的二三线城市,豆腐渣工程、楼脆脆、楼歪歪时有所闻。

(责任编辑:0352房网)

上一篇:叶檀:调控压力见长致银行出招自我安慰
下一篇:杨红旭:中西药结合将改变楼市调控现状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进入详细评论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如有虚假房源请及时举报,一切房源交易与本站无关,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9-2013 0352fang.com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0352房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0352-7952202  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