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找优惠?就上0352房网![登录] [注册]

叶檀:存活难是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2011-11-23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狄海霞

  房地产开发商整体现金流趋紧。截至10月26日,共有7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七成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超过四成房企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80%以上房企负债同比增加。据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至10月中旬,挂牌转让的房地产股权项目中,标的资产估值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7宗,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有29宗。

  但市场未必同此凉热。穆迪29家受评开发商中,23家拥有足够的现金及预测现金流,足以应付未来12个月内现金流出的150%以上,这些现金流出包括利息、土地金等。但现金流较好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在降价促销,目标就是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者。房地产行业的哗哗洗牌声不绝于耳。

  这并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也显示,2010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并购84起,占并购案例总数的13.5%,为所有行业之首,涉及并购金额25.8亿美元。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并购案例持续增加,并购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完成的房地产业并购案高达57起,同比增加了27起。今年三季度房地产并购进一步升温,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2011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已达90余起,超过去年全年的并购数量。

  目前的房企并购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大型房企并购中小房企,并购方多为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或是由地方向全国辐射的大型房企,被并购方则是有项目或土地但体量小、融资渠道少的中小房企;其二是非房地产主业企业退出房地产业,这其中尤以78家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退出为主。

  并购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健的市场占有者,这类企业手握巨资,追求销售额、回款率,历经数个房地产调控周期而能屹立不倒。另一类是实力雄厚者,既能从市场获得巨资,又能通过母公司从政策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以中海地产为例,既背靠雄厚的央企母公司,又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强大的营销能力。根据11月18日中海地产公布的三季报,前9个月实现营业额357.9亿港元,增长38.2%,经营利润167.3亿港元,增长46.8%。更重要的是,中海净借贷水平为36.8%,可动用的现金约为172.4亿港元。中海地产是业内标兵,从2000到2009年,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235亿港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46%,增长率位居行业第一。

  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的2008年,中海地产净利润增加20.8%至50.50亿港元,房地产市场低迷的2011年仍然不错。不仅如此,据披露,2009年开始,该公司将现金流管理每月平衡一次改为每周平衡一次,坚持“不做价格先锋,不抢高价地,严控自有资金比例”。

  一些善用本土市场资源的公司,如加快发行本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可以挺过难关。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三季度,当年共有22只私募房地产基金募集到位32.25亿美元,其中,由本土机构募集基金数量及金额占比分别超过到了80.0%和70.0%。三季度房地产居PE基金投资各行业案例和金额的排名榜首。手握好资产的公司可以借民间资金存活。

  如果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不断,那么房地产企业家数(不算项目公司)会几何级数缩水,而市场控盘率会越来越高。接近负债上限的30%左右的开发商,会在今明两年清理出局。在未来五年内,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万家下降到千家。

(责任编辑:0352房网)

    上一篇:赵卓文:2013年将成地产市场的过剩时代
    下一篇:蔡为民:抑房价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重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进入详细评论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如有虚假房源请及时举报,一切房源交易与本站无关,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9-2013 0352fang.com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0352房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0352-7952202  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