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1年北京存量房从11万增长到12万的时间只用了68天,比上一阶段的万套增长时间减少了34.6%,比2008年时也少用了21天。12万新房将如何消化,成了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问题。
库存高速冲破12万套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1年北京存量房从11万增长到12万的时间只用了68天,比上一阶段的万套增长时间减少了34.6%,比2008年时也少用了21天。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楼市消化无法提速的话,库存压力会进一步加深房价下行。
库存持续攀升是楼市处于低迷状态下最为常见的表现,从近几年北京商品房存量的增长特点来看,出现年内连续增长的年份只有2011年与2008年,但是,今年库存增长速度出现连续性的明显加快。
库存攀上12万套高位,但楼市却仍旧低迷,销售速度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36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6.9%,同比下降9.4%,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环比双下降。
身处一线城市的北京,销售情况更不容乐观。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10月,北京商品房新增供应维持在8000套以上,但新项目签约率为仅为12%,约7000套新增供应留在了库存中。
进入11月,市场成交并没有好转。11月1-9日的新房成交量仅为1266套,比2010年同期减少了7成,11月新入市的3310套住宅尚未有一套显示网签。房企面临压力可能要更甚于2008年。
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楼市虽然受到重创,但由于抗衡国际经济危机国家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开发商来说,只是遇到了扩张的瓶颈,而并未出现生存危机。而2011年的市场环境存在本质不同,需求和资金的“双限”,使开发商的“出口”和“入口”同时收紧。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预计,楼市目前的情况还将持续明年至少一年的时间。未来一段时间,开发商或只能通过项目本身来获取资金,股权并购、出售整体项目以及短期抛售的情况仍会有所增加。
竞争加剧价格战一触即发
在销售乏力的情况下,楼市正在逐渐形成堆积效应,对于开发商来说,越往后拖,销售压力越大,所以,北京市场商品房新增供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高库存迫使来自房企“阵营”内部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价格战在一些区域一触即发。
11月8日晚间,大兴区朗文世家单价直降6千元的消息引起轰动,尽管随后证实该盘降价幅度为3500元左右,却足以触动整个大兴板块的敏感神经。据中原地产统计,截止11月8日,大兴成交的住宅套数合计为138套,均价只有17176元/平米,相比8月份的20287元每平米,下调幅度达到了15.3%,个别项目均价已经接近2009年年底价格。
作为风向标的龙头房企万科在北京市场也开始了降价之旅。11月10日消息称,万科北京项目金隅万科城将于11月底推出三期新房源,均价为1.4万元/平方米,较上期房源低3000元/平方米。同时也比周边金隅观澜时代售价约低3000元/平方米。
继续推盘可能会加剧销售压力,但信贷收紧之后,资金日益紧张的开发商,却又不得不面临通过推盘回笼资金的双重困境。张月表示,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商继续推盘只能加剧项目滞销,但融资渠道收紧使得开发商对于项目回笼资金的依赖程度加深。
二手房成交大幅缩减
二手房市场也同样陷入低迷。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今年,北京市有成交的4536个楼盘中,10月份零成交楼盘达到了2524个,占比达56%,比9月份增加了155个,创年内新高,其中1251个楼盘已经连续了三个月未成交;而成交在5套以上的楼盘仅有159个,是继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一般月份都在200个以上,缩减了2—3成。
“对目前的房企来说,降价是他们不愿意选择的,但却没有办法、不能不选择的唯一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降价越晚,消费者的热情将会越低。
消费者观望趋重情况下,业主的降价压力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多月连续低成交的楼盘业主,扛价能力将进一步减弱。 11月9日,北京市6个项目同步入市,新增供应1979套,全市商品房库存高速冲过12万大关,开发商面临压力可能更甚于2008年。信贷收紧和高库存压力之下,楼市价格战一触即发。
上一篇:邓浩志:小心谨慎成为房企今冬拿地原则
下一篇:周子勋:市场将引发社会对房价调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