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超:存准率再上调 刚需被误伤
2011-05-18 10:26:08 584 编辑小冯 0 -
1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5月18日起,再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十一次上调,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的历史高位。
央行上调存准率虽在意料之中(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且极有可能继续上调),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将约冻结资金3800多亿元。此意味着在抑制开发贷的同时,增加了开发商资金利用成本,也增加了购房者的贷款难度。这无疑,还会增加部分城市银行暂停购房贷款延长,从而也使楼市成交大受影响。换言之,在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等信贷收紧政策的影响下,直接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间接的使实力不足的购房者不得不暂时放弃购房计划。然而,对于目前的刚需购房者来说,贷款几乎是必须的。
最近,又有传言称首付比例提高至五成,此消息让购房者在纠结中深感“忐忑”(据某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购房者表示目前有必要尽快买房)。然而提高首付,不仅让刚需们多了份无奈,而且最受伤。因为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想要买房的愿望怕又要落空了。而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却影响甚微。换言之,提高首付只能让买不起房子的人更买不起房子。
虽然银监会曾公开否认“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五成”的传言,并表示,目前贷款基准利率的监管要求未变。但房贷越收越紧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首付四成是大部分银行正行之举,只有少数几家银行是三成首付(但不能保证及时放款)。一些银行人士也在感叹:“房贷越来越难做了”北京已有多家银行表示,不排除首套房贷将首付五成可能。或许,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为了针对提高首套购房的首付,一些购房者将不得不改用公积金贷款或用父母或亲人名义买,甚至用上离婚(名义上)手段。同时,也有一些购房者找能垫付部分首付的开发商购房。
在市场多方博弈下,尽管从数据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住宅销售面积增幅均出现回落,但在一线城市的成交不断回落的同时,二、三线城市则呈现出回暖的迹象,有些地区仍呈现“量跌价升”态势。以目前来看,在楼市调控一系列“重拳”下,房价若仍未出现实质性下跌,很可能为了让成交量彻底下滑以带动房价下行,而不得不“忍痛割爱”拿刚性需求“开刀”,即停止部分地区按揭贷款。日前,潘石屹先生也曾表示:“政府有可能打出这张底牌(不提供按揭)。给所有的保障性住房提供按揭贷款,所有的商品房不提供按揭贷款,这样商品房的房价一定会降下来。”而在“五一”期间,温 家宝总理在北京视察保障性住房建设时,首次提出了“降房价”表示“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坚定不移”。加之高层也曾表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由此可见,今年是房地产“革命”的一年,政府发“狠”的一年,目的就是让价格平稳下来。为此目的,信贷、土地、税收等调控措施将进一步出台,也不排除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房价的可能。而政府直接出手干预价格,也正在悄然演变成楼市调控的新方向。此据官方说法为“价格主管部门对于房价的治理措施不仅仅是一个手段,而是一整套的方案,下一步各部委还将会陆续出台调控措施。”其大有“房价不降,调控不止”之势。
其实,无论政府如何发“狠”调控楼市,伤及刚需购房者均为不妥。因为楼市调控不能忘其本之所在!楼市为什么要调控?难道是为了让大多数的购房者越来越买不起房吗?亦如莫忘我国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回望房改缘起,就是因为公租房远不能满足百姓的居住需求,尤其是改善需求。难道楼市调控就是想再回到1998年前?笔者想,答案应是否定的。但事实上,楼市调控却有意无意的伤及刚需购房者。
说到伤及刚需购房者,另据媒体披露上海市将叫停开发商卖房送面积(开发商不可以再将超过100㎡的住房变为“小户型”)。也就是说,将当下流行的大阳台、大飘窗、大层高都转为实际住房面积计算。然而,上海市的房产税是根据应税面积计算应纳税额的。换言之,新建筑面积计算方法让大量赠与面积变为建筑面积,会使部分购房者从非房产税纳税人变为纳税人,也会使现有的房产税纳税人因面积计算方法改变而增加应税面积,从而多付房产税。这无疑是误伤自住消费者。
诚然,目前的调控措施已经达到了“最严”的程度,关键是要执行到位,持续坚持下去。一旦地方政府扛不住压力,执行政策“松动”,被政策压制的购房需求将可能集中爆发,造成房价在短时间内暴涨。然而,要让房价真正能够回落,其最关键的是要调整供应量和需求量,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土地的供应少了(房子的供应就少)。同时,发行的货币量又较大。故需求量较大,价格自然涨。再者,让大部分土地去建保障性住房,剩下建商品房也将自然减少,商品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一系列“限字令”政策和措施频出手而未能奏效,其原因是只触及皮毛并未伤至深处。从表象上看是市场刚性需求或供需失衡,但就其根本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大城市投入过多,中小城市的发展被忽视,使得一线城市需求旺盛。加之房子的特殊属性,投资投机需求暴涨。同时,普通购房者收入过低保障房欠账,土地财政依旧难改。故,楼市调控需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并加速历史欠账的偿还。
- 相关资讯
-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