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交车整体客流增加,一些老年乘客因出门缺少家属陪伴、反应缓慢、站立不稳等因素,导致在公交车上摔伤的事故频频发生,相关媒体近日从市公交公司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此类事故几乎占公交车交通事故总量的50%以上,老年人乘车安全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公交车整体客流增加,一些老年乘客因出门缺少家属陪伴、反应缓慢、站立不稳等因素,导致在公交车上摔伤的事故频频发生,相关媒体近日从市公交公司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此类事故几乎占公交车交通事故总量的50%以上,老年人乘车安全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现象  老年人乘坐公交车意外伤害事故频发
       近日,82岁的陈大娘独自乘公交车出行,因腿脚不灵便,从座位上起身准备下车时没有站稳而摔倒,造成肋骨骨折,目前仍在休养。76岁的张大爷上车后因车厢乘客较多,靠在驾驶室旁的栏杆上,结果司机采取避让措施急刹车时,老人猝不及防撞在栏杆上受伤。据市公交公司统计,自2006年本市为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以来,办老年卡近8万张,老年乘客日均乘车近3万人次,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出行明显增加,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也随之提高。就在最近一个月,本市老年乘客因站立不稳、路面紧急情况刹车导致的摔伤事故就有7起。
       原因  老年乘客单独出行  大多情况缺少陪护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习惯早起的老年人去菜市场买完菜、到公园锻炼完,再坐公交车回家,十分方便快捷。在大同公园站采访时,一位79岁身体状况还可以的李大爷对记者说:“从家到公园只有2站的路程,刷老年卡不花钱,安全又方便。”李大爷还说,儿女上班都很忙,自己生活能自理,不愿麻烦儿女,平时出行乘坐公交车,去哪也方便。对于乘车安全问题,李大爷表示,多数情况会有人给他让座,不让座自己也理解,站一会儿无妨。
  相关媒体注意到,很多像李大爷这样的老年乘客平时出行都是一个人,很少见到有人陪护。
       行车偶遇突发状况   老年人安全意识弱
       公交一线驾驶人员总结,老年乘客车内摔伤事故居高不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经常遭遇其他车辆及行人抢道、占道等突发情况,驾驶员急刹车时,导致反应较慢的老年人摔倒受伤;二是老年乘客赶上交通高峰乘车时,遇到座位不够或无人让座,而车外道路交通状况又较为复杂的情况时,老年人站在车厢内掌握不好平衡,容易摔倒受伤;三是一些老年乘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乘车时手中经常提拿一些物品,或对所乘车辆沿途站点不熟悉,车到站后慌忙起身下车,容易因手脚不利落摔伤;四是个别驾驶员开快车,遇到紧急情况操作过急过重。
       建议  权益保障有待规范  适当引入责任保险
       据市公交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老年人在公交车上意外事故的赔付大都靠企业自行承担,赔付支出占运营成本的比重不小。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公司一般都有严格的处置程序,但本着人性化服务的宗旨,公司都会第一时间安排司机探望慰问受伤老人,之后再通过调取监控等手段调查事故原因。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方面,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时, 已交纳12元同步办理了一份车内意外伤害保险。但很多乘客发生车内意外时,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理赔程序和相关鉴定工作上,总认为自己受到了莫大委屈,自己的要求就应该立即得到满足,甚至置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不顾,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甚至有个别儿女拖着老人跑到公交公司,进行非理性诉求,以求获得更多的经济赔偿,弄得老人也不得安宁。公交安全部门也得花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处理这些事情,严重影响到我市公交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乘客权益,有关行业人士建议,考虑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可以尝试适当引入一些责任保险作为补充。
       乘坐公交避开高峰  出行最好有人陪护
       市公交安全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交公司一直致力于营造文明、安全、舒心的乘车环境,把为老年乘客服务做好、做实,比如在车厢最安全部位设置有爱心座位,并给老年人办理了保险等。但也建议老年乘客最好有家人陪护或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出行,尽量避开乘客多、路况复杂的高峰时段,平峰时段出行,车厢中有空座位的机率较高,安全系数也相应高些,老年人在乘车过程中也要加强防范意识,上、下车时不要着急,车进站没停稳前,不要急着站起来。
     同时,市公交公司也会加强对驾驶员文明行车的教育,时刻绷紧安全驾驶行车这根弦,尽可能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