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开发商现在是真的很缺钱。”有开发商补充说。据这名开发商介绍,目前有两类开发商最缺钱,一类是摊子铺的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当初没想到这种市场情况,定的销售额、利润较高,现在要给股东兑现报业绩了,拿不出来了,不要说业绩拿不出来,保命都够呛。比较典型的就是绿城,现在频频出让项目,如果钱没紧到一定程度,不会把外滩那么好的地段出手的。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爱面子,资金紧张没这么公开,但私下里紧锣密鼓地开源节流,在销售上,对一些特定客户折扣能打到6折。还有一类是资金本来就不太雄厚的中小公司,融资渠道少,销售又不好,真正是熬日子。据他所知,京城一个开发商因为年底银行、施工单位等各方债主都找上门来,而他们2011年下半年只卖了十几套房,资金缺口一个多亿。
偷工减料是常用手段
据业内人士介绍,即使开发商降成本,也不是随意降,以至于伤害到工程的结构质量,因为毕竟有政府验收呢,另外,如果让业主知道了,也不会轻易收房,是给自己找麻烦。那么,开发商容易在哪些方面“缩水”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首先是室外公共部位,包括一些社区配套、园林、市政设施等。其中最好运作的是园林,尤其是高档项目的园林,成本从2000万元降到1000万元很容易,比如把一些原定的树龄较长、树冠较大的植被换成树龄较短、树冠较小的;把一些名贵的水杉、法桐等树种换成国槐;把立体的坡式绿化变成平面的,另外再减少一些雕塑、小品等
其次是弱电系统,弱电系统对于一个小区来说是附加值比较高的部分,好的一套设备几百万,差的一套几十万元也能用。有弱电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说,2011年,不少小区纷纷在这一项上做减法,比如把一套自动感应的汽车出让横杆换成人工的;把360度监控的云台换成普通射枪式监控头;把索尼的中控系统换成国产的……
最后是楼体公共部位,包括楼体的屋顶、外墙、大堂装修、门窗、电梯等,比如本来是LOW-E中空玻璃,换成普通平玻;本来是高速电梯,变为低速电梯;本来是用大理石铺公共空间,改成瓷砖了……这些都和安全无关,也不在国家监管的范围内,短期内差别不大,但是最终消费者还是会受到影响。
这些做法,是针对已开卖的项目或楼座,因为更改余地比较小。对于还没开卖的新项目和楼座,开发商可能会降低整体的定位,如精装标准、外墙、户型面积等,以迎合市场对低总价产品的需要。对于这样的项目,购房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项目的公摊面积,比如有的项目建筑面积93平方米,但套内面积可能比其他项目90平方米的户型还小。
对于开发商的这些“偷工减料”的猫腻,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的李洪云律师说,这种现象以前也出现过,但因为近期房价降低,开发商资金紧张,问题更普遍了,相关的咨询和案例明显增多,随着2012年一些项目的入住,问题更会凸显出来。
上一篇:苏宁环球掷重金夺地王 一度深陷虚假宣传漩涡
下一篇:杭州规划局创造嘉里地块建设项目六年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