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首次问责”结果则显示,涉及44名地方政府负责人、29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等73名地方官员在内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多、面积大,土地管理秩序混乱。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土部此次密集公布土地违法违规处理结果,雷霆问责已经初现效应,“地方政府一些官员在谈到问责机制时都很紧张,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高尔夫球场违规建设屡禁不止成为顽疾
早在2004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随后的2006年12月,国土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实施《禁止用地项目目录》,高尔夫球场项目赫然在列,但是违规高尔夫球场项目并没有停止。2009年,国土部门在2008年的卫片中发现,全国172个城市中仍存在相当数量在建的高尔夫球场。
今年4月,发改委会同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限期完成对已建、在建高尔夫球场的综合清理整治工作,上报结果。同时再次明确,政策出台前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高尔夫球场。
李建勤透露,11部委已组成2个督导组奔赴10个省开展督导工作。下一阶段,国土部将配合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展全面的整治工作,并将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此外,国土部还将和相关部委共同研究规范高尔夫球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邹晓云则表示,“政府部门问责和查处的力度可谓空前,关键在于问责的后期落实情况及过程的透明程度,而且中途不能松懈。”
记者发现,近期公布的挂牌督办案件中,频频出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案件。李建勤通报今年上半年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形势时表示,不少地方出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案件,反弹势头明显。
邹晓云告诉记者,“尽管高尔夫球场项目被明令禁止,但是高尔夫球场建设仍在进行中,因为这些项目在报批和建设过程并不是以高尔夫球场的名义。”
“这些项目往往都是以其他幌子,用商业区或高档住宅等名义,加上其他配套设施报批,然后再以半秘密的方式开工建设。高尔夫球场大多位置偏远地点隐蔽,即使被发现,在上级不干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愿意采取默许的态度。”邹晓云说。
邹晓云进一步分析,“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存在侥幸心态,违反国务院的禁令冒险批准建设高尔夫球场。因此,这些项目的清理和整顿主要依赖上层的监督和干预。”
李建勤认为,之所以高尔夫球场项目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该项目往往借高尔夫球场之名,大规模建设别墅等高档商品住宅,地方政府抱着趋利目的,认为可以加快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就出现以乡村俱乐部、城市公园等名义建设高尔夫球场、开发小别墅等现象。另外,原因还包括部分地方政府曲解政策,高尔夫球场的规范性政策长期缺位,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等。
上一篇:五成房企将面临洗牌 地产市场遭遇冷清局面
下一篇:热议闲置土地增值价 抑制房价上涨土地升值